一天最多做三个!几近失传的手艺,他却在江山老街里一做30年……

2018-03-24 10:25:08  来源: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浙江新闻客户端见习记者 祝旖波 通讯员 姜利根
“往昔摇曳在竹园,今日悄行庭院间。俯首折腰亲大地,虚怀摆尾拜青天。”扫把,延续千年的日常生活日用品,家家户户都离不开它。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家用手工制作的竹扫把,棕榈做的扫把因选料、制作工艺繁琐,已逐渐被新型美观的塑料扫把所代替。

  用棕榈做的棕扫把至今仍能见到,是因为其采用纹理致密,外坚内柔,耐潮防腐的南方常见植物棕榈做原料,绿色环保,价廉、经久耐用而延续下来。唐代韦应物有棕榈做蝇拂著名诗句:“棕榈为拂登君席,青蝇掩乱飞四壁。文如轻罗散如发,马尾牦牛不能絜”。过去的棕蓑衣、棕箱、棕床制作,在现代工业不够发达的年代是常见手艺,如今几近销声匿迹,很难看到了。

  传统手工艺已渐行渐远,不久的将来是否还能见到手工扫把的制作,还真是个未知数啊。

  在江山市清湖镇老街,笔者偶遇正在家里扎棕扫把的老师傅。师傅柴文明今年50多岁了,自幼随哥哥做棕扫把,已经有30多个年头,虽然年纪不大,但绝对称得上是“老师傅”了。“别看扫帚简单,其实是个细致活儿类!”

  柴文明边扎边聊,“从原材料采集、麻料、捆料、制作,到扫把捆扎,筢毛,修边,全部加起来大概有二十多道工序吧。一天最快也只能做三把扫把。随着人工费,收料价格上涨,江山周边原来跟我做同样手艺的人基本改行。”问及销售情况,柴文明说:“因为受便宜的机械化生产的塑料扫把的冲击,一把棕扫把,也就20块钱,价格上不去,扎一把棕扫把,没多大利润。现在年轻人是不乐意学这门手艺了。多年以后,或许这门手艺会跟做棕蓑衣一样失传了。其实我现在也不靠扎扫把为生了,今天正好下雨天才在家里扎几把,周围邻居会到我这里买几把,还有几个工厂会到我这里订,他们都认准我扎的扫把。我扎的扫把家里用用十年都不会坏!”

  柴文明师傅扎的扫把极其结实坚固,做工细致,就像是工艺品。

  制作流程

  麻料:把每张棕榈铺平,然后整理好,接着将棕榈一捆捆绑好。

  把捆好的原料棕榈绑在扫把柄上,用料五扎。里面再塞点棕丝的填充物,让扫把更结实。

  然后用竹板夹定型。

  定型后给扫把穿线固定是最费事费力的活儿,也是最关键的技术。

  最后用铁钯把棕榈打毛。

  主要工具

  做棕扫把的主要工具:竹夹子、剪刀、尺子、铁钯、铁扁针等。

  姜利根,就职于江山市市场监管局,2008年9月开始接触摄影,从一个摄影爱好者慢慢走上一个专注于人文纪实摄影的发烧友。

作者:浙江新闻客户端见习记者 祝旖波 通讯员 姜利根   编辑:刘奕琦
分享到:
最新视频 更多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图说衢州 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