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江山国际花城小区内,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国际花城文化休闲中心分为上下两层,在一楼露天大厅,我们发现16张石凳上,被罩起了一个个手工缝制、厚实的棉坐垫。这些垫子坐起来非常暖和,用手触摸还能感受到垫子上密密的针脚。
是谁为石凳精心缝制暖心的棉垫?
“这个垫子3年前就有了,每年冬天,就会自动出现在社区文化休闲中心的石凳上。只知道有了垫子以后,坐着更温暖,倒没想过是谁做的。”正在一旁下棋的徐先生相告。
我们随即找到了位于该小区文化活动中心二楼的业主委员会了解情况。
“这不是小区物业做的,是我们小区居民郑文吉阿姨做的。文化休闲中心每天有很多老人汇集于此,由于场地有限,活动中心二楼的棋牌室总是被挤得满满的,楼下的石凳则因为天冷而没人坐。有了小垫子之后,大家还是喜欢到空旷的一楼活动。”国际花城业主委员会副主任宣伟民说,郑阿姨做棉垫的事,已持续两三年了。
连续3年做垫子,好心阿姨却说这不足挂齿
在该小区的一花园里,记者见到了正抱着孙女散步的郑文吉。
得知采访来意,郑文吉谦虚地说:“就做了一些小垫子,不足挂齿。居民们有时坐在一起聊天,石凳冷冰冰的,我就用一些旧衣服缝制这些坐垫。”
“这垫子不光光制作这么简单,她还负责这些垫子的清洗。”一旁的童阿姨见郑文吉低调,连忙补充道。“天气转暖后,一些年轻人嫌坐垫太热,就扯下来扔掉了。她就去把一些没弄脏的捡回来,清洗一遍,来年再用。实在是脏得不成样子的,只能重新做个新的补上。”
我们注意到,每个坐垫里面除了有棉花外,都塞了一块泡沫板,起到与冰冷凳面隔绝的作用。郑阿姨说,这是废物利用。“年轻时做过裁缝,用手比划一下,就知道该裁多大的面积。”
当我们问起别人随意丢弃自己缝制的垫子,是否会灰心时,郑阿姨笑了笑说:“能帮助需要的人就好啦。”
-采访手记
郑阿姨做的是小小的垫子,4张桌子16块,却已坚持3年之久。采访中,她反复强调只是做了一些微小的工作,不值得宣传。
诚然,硬件的进步,让我们享受城市的快捷与便利;而市民素养的提升,让我们感受到城市的温暖。
当建筑越来越高,房间越来越宽敞,人与人的距离反而随之扩大。但江城浓厚的人文素养,让我们重新走近彼此:
斑马线前礼让行人蔚然成风、四处延伸的塑胶跑道惠及广大百姓,爱心棉垫温暖了数以千计的居民和路人……
这是城市人文的魅力,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春风化雨,植根城市,润入人心。如果多一些像郑阿姨一样的市民,江城将更美丽。
暖心的坐垫,文明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