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这里才是最久的“西安”
现今一提起西安,人们往往想到的便是陕西省会,大都市西安。但是我们的家乡,这里才是最久的“西安”。
唐咸通年间(860-874),改信安县为西安县,西安因西溪(衢江)而得名,属衢州。由此得,西安因水得名。信安到西安的变化来自于衢江之名的变化。
表面上来看确是如此。然而,细究深意,我们可以看出,东晋以来,永嘉南渡,南北朝杀伐连年。北人南渡,出现大量侨置州郡。由上节隋唐开皇九年之事可见,隋唐大一统,需要进一步精确了解全国所置州县现状,如区划、户口、赋税、物产,以消除大分裂时期带来的侨置州郡的混乱,加强对地方的掌控。信安更为西安,与此亦有相当关联。
隋唐更改修订地名,避免各地地名的重复。这是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体现,或许也与赋税、兵制等更改变化有关。隋唐时期,随着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发展,经济制度也更加细致和准确。唐武德七年(624)在实行均田制的同时,推行“租庸调”的赋税制度。此制度又依靠“账籍”制度,需对人口信息进行更精确的统计分析。故而修订地名便大有必要了。或也因此,隋唐之后的地名变化较之前大大减少,有一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意味了。西安为衢州县治,自咸通始,直至民国。后因与陕西西安重,方更名。凡1052年。
从更加宏观的角度认识地名变化,是一件有趣的事。大一统中央集权精神往往给予我们一种形而上的感觉。然而关注到其从小处影响我们身边地名变化之实例,便可让我们对抽象的、形而上的大一统精神有了更加直观的、具体的感受。
六、尾声本文不该有抒情
《祖海耳之诗》说:“一个人的价值一半是舌头,一半是心。”一个客居他乡的游子,月光也是泪光模样。你的名字,我不需那一半口舌呼唤,情不自已,全心全意。
本文,本不该有抒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