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衢州频道1月7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周盛)“最近,市人民医院肿瘤病区32号病房里经常能看到九华乡童村村民。他们都是不约而同前来看望九华乡干部童金古的。面对躺在病床上虚弱的童金古,村民们神色凝重,眼含热泪,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前不久还在一线奋战的好朋友,现在竟然已到肿瘤晚期。
1955年出生的童金古是九华乡上童村人,30岁时成为一名村干部,一干就是29年。上世纪80年代末,当村干部都是苦差事,村里选干部,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年轻的童金古却不这么想,在当上村书记后,他就琢磨着帮村民解决孩子上学问题。90年代,有小学的村子凤毛麟角,童村的孩子每天上学都要步行很远,当他提出要在村子里建小学的时候,村民都觉得不可思议,愿意出资修建的就更少了。童金古却义无反顾地把自家房子抵押出去,贷款8万余元将学校修建起来,解决了这个问题。从此,村民们都特别信任他。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原先上童村的村路坑坑洼洼不说,狭窄的道路平均只有1米多宽,过一辆三轮车都困难。童金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08年,借着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东风,童金古马上在村两委会议中提出了拓宽村道的建议。面对质疑和冷脸,童金古又义无反顾地干上了,想方设法向上级政府部门申请资金扶持,挨家挨户做村民思想工作。没过多久,施工队就进驻上童村,拓宽并修筑了3条村道。一条通往下童村,一条通往五里塘水库,还有一条通往上蓬川村。因为道路拓宽被拆掉厨房的村民杜泉英如今笑着说:“道路拓宽好,现在儿子的车子能直接开到家门口了。”
常年在基层干事创业,让童金古练就了一身协调矛盾的本领。2013年,上童村和下童村合并为童村后,童金古卸下村书记的重担,进入九华乡政府从事农村调解工作。在担任沐一、沐二村驻村干部期间,他及时妥善化解村民矛盾,调解邻里关系,被称为村民的“老娘舅”。由于群众基础好,乡里推进“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工作时,总是喜欢找他做村民思想工作。2015年上半年,童金古在工作中突感不适,经医院检查,查出肺部有结节,经过多次治疗后,虽然身体大不如前,但只要身体情况不错,他就坚持在一线服务群众。
“当干部就要为百姓干点实事。”这是躺在病床上的童金古,在谈起自己热爱的事业时,说出的第一句话,也是他工作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