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衢州频道讯近年来,衢州市残联高度重视残疾人就业及各项服务工作,围绕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以集中就业为基础,以实施按比例就业为重点,以发展个体就业和自主创业为补充,全面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
目前,全市13327名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其中,福利企业、工疗机构集中就业4201人,按比例分散安置残疾人就业1946人,个体就业和自主创业2756人,异地就业2305人,其他形式就业2119人。
完善政策,推进就业工作
近年来,来料加工业因创业风险小、就业门槛低、就业方式灵活等特点,已成为我市广大残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的重要途径。起草了《衢州市残疾人来料加工实施意见》。文件从突出宣传、引导和服务,综合运用教育培训、市场对接、政策扶持、考核激励等有效手段入手,目标是加快推进残疾人来料加工业发展,辐射带动更多的残疾人通过开展来料加工实现就业增收。目前,文件正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此外,市残联会同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下发了《衢州市本级残疾人就业培训管理办法(试行)》(衢市残〔2014〕45号),对培训补贴标准、培训方式、对象范围进行了规范,如农村残疾人种植养殖等按260元/天·人标准给予补贴。同时出台了《关于调整残疾人专职委员岗位待遇的通知》(衢市残〔2014〕28号),将残疾人专职委员公益性岗位待遇调整为按不低于当年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150%予以确定。
搭建就业平台,促进就业
我市各级残联协同人力社保局等部门,开展了以“就业帮扶、真情相助”为主题的2014年就业援助月活动。就业援助月期间,全市共组织和参与招聘会6场,我市共走访登记失业人员家庭235户,登记确认各类援助对象322名。动员各类企业9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700余个。帮助就业93人,帮助残疾人享受专项扶持政策123人。2014年全年共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46场,有效地解决了一批残疾人的就业需求。
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2014年,全市共培训各类残疾人1414名,结合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和用人单位以及残疾人的需求,开展了灵活多样的培训。一是送出去培训。对一些本地不具备师资条件的培训项目,比如,盲人医疗按摩资格培训、重度残疾人托(安)养护理工作水平的培训等,将残疾人输送到省残联或外单位的专门机构进行培训。二是定向培训。针对企业定向招收的员工,由企业提供培训场地、师资进行培训。如缝纫、机械装配等,实现培训结束,就业开始。三是特色种养殖业培训。由残疾人扶贫基地对一些有条件开展、且有意愿的周边残疾人进行培训,比如甲鱼养殖、山羊养殖等。培训结束后,在扶贫基地的带动下,残疾人直接投入到培训项目的实践中。四是针对不同地域特点开展的培训。比如,龙游的毛竹种植、开化的茶叶加工、江山的菇类种植、常山的小西瓜栽培等,使残疾人融入到当地经济的发展主潮流中,提高收入水平。五是有利于残疾人个体创业的培训等。比如蛋糕制作、皮鞋制作、淘宝网店培训、烹调技术培训等。通过掌握一技之长,许多残疾人进入城镇开店,成了个体户,小老板。
拓展就业渠道,促进就业
依法推进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在全市开展残工委成员单位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情况调查,为全面落实残工委单位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打下基础。开展了18—35岁大专以上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鼓励和扶持兴办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工(农)辽机构等残疾人集中就业。鼓励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积极参加劳动、生产,资源组织起来就业、个体就业及来料加工就业等居家灵活就业。在浙江省率先实施“七费同基,按月征收,保障金与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保障金征收总额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力地促进了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开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努力做好福利企业残疾人再安置工作。由于福利企业政策的调整,全市福利企业残疾人集中安置出现下降局面。
市残联要求各县(市、区)残联就业服务机构,及时掌握情况,及时登记失业残疾人,并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为失业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2014年,173名失业残疾人得到妥善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