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考试零距离
高考作文“跪求零分”未能如愿 阅卷老师给1分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6-23 08:55:50

  通篇空白,只在标题上写了四个字“跪求零分”,得一分;试卷当成了画稿,写下题目之后,画了一个类似于QQ表情的哭脸,通篇再无一字,得两分!这些看似奇葩的作文,都是出自今年江苏高考生之手,让阅卷老师相当无奈。不过总体来说,今年作文整体水平比去年高,估计均分在47分左右,比去年提高2分左右。满分作文比去年多,有生活气息的文章受到肯定。而赵薇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出现频率太高,以致一位阅卷老师就改了几百篇《致青春》“剧情简介”,他对现代快报记者直言,有一种想吐的感觉。现代快报记者金凤黄艳

  雷人指数★★★★★

  “跪求零分”,因为有题目还得了一分

  有阅卷老师说,自己改到不止一篇的零分作文,那就是通篇一字没写的。但让人惊奇的是,有阅卷老师表示,今年的高考作文出现了“跪求零分”的作文。高考中,在密集分数段,一分就相差两三千人,考生们恨不得“分分计较”,怎么还会有考生“跪求零分”呢?

  有阅卷老师表示,在批阅的几篇作文中,有的学生通篇空白,只在标题上写了四个字“跪求零分”,“只要写了题目,还是会给分的。”最终,这位考生得了1分。

  还有的学生又把试卷当成了画稿,写下题目之后,画了一个类似于QQ表情的哭脸,通篇再无一字。这篇作文也毫无例外地成了非主流,只得到2分。

  除了这些放弃作文的考生,也有考生因为审题不清,分数被判不及格,在42分以下。“有些考生把材料中的‘天真’、‘自欺欺人’作为作文的主题发挥,这显然是断章取义了,所以只能按偏题处理,在及格线以下。但是,虽然偏题,但整篇作文论证完整,只是对主题的理解有误,所以也能得30多分。”

  也有考生以“信念”为题,虽然也属偏题,但与“青春”和“不朽”相对接近,偏题不算严重,所以分数稍微高一些,一般在40、41分。

  相似指数★★★★★

  看《致青春》“剧情简介”,老师想吐

  赵薇导演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青春主题的确和今年的作文有一定相关。但若是这成了今年高考作文中很多人选择的素材,那会是一种怎样的后果呢?让阅卷老师来回答,那就是看了很多遍,看到想吐。

  一位阅卷老师说,他改了好几百篇作文,都是把《致青春》的故事先讲一遍,他看了几百遍同样的故事,感觉特别难受。“也有换各种方式用《致青春》的,但都用得不太好,总围绕着故事情节。”

  不仅《致青春》用的人多,还有各种大家能想到的流行人物的励志故事,也都是被大量考生使用,比如马云的故事。

  “在这么多相似的作文中,我改到最后一天,才碰到一篇很喜欢的文章。”他说,这位考生说自己是闲人,要把心放下来观察自然。“现在年轻人能有这种心态不容易。”这位老师给文风清新、流露真情实感的这篇文章打了极高的分。

  满意指数★★★★★

  记录父母青春得满分

  什么样的作文才能得满分或高分?今年满分作文比较多,阅卷老师说,普遍性的特点就是,生活气息浓郁,能从一些小故事、生活中的小场景入手,以小见大,描写生动细腻。比如,有一篇满分作文,考生写的是父母不老的青春,就避开了众多就青春说青春的俗套题材。考生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从搬家中老爸老妈的疲惫的动作和神态入手,点明爸妈都老了。随后,话锋一转,当老爸老妈捧起一本年轻时的教程,眸子瞬间亮了一下,年轻时青春似火的记忆和当时的热门话题再次打开记忆的闸门。传神之处在于,老爸摩挲着泛黄的书页,高声朗诵年轻时摘录的诗词时的意气风发和老妈聆听时幸福的表情,被描写得惟妙惟肖。于是,主题突显,他老爸老妈心中的火还没熄灭,他们从未被生活磨平。阅卷老师表示,这篇作文构思精巧,描写精妙,紧扣材料主旨,语言不着痕迹,表现力强。

  而议论文中的高分作文则胜在“反弹琵琶”,例如,有考生通过古今中外不少名人志士的传奇经历得出结论:生命的不朽,不在于青春永驻,而在于价值的实现。

  采访中,多位阅卷老师表示,今年作文题目很容易写成就青春说青春的俗套题材,也有不少考生停留在空洞说教的理论层面。

来源: 现代快报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