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湿地仅覆盖了地球6%的表面,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是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促淤造地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我市面积8公顷以上的各类湿地面积有4.1万公顷,相当于全市国土面积的4.7%。一处湿地就是一幅唯美的画卷,在这儿,能看到鸟语花香的自然之美,也能感受到天人合一的人文之美。让我们欣赏它们美丽一面的同时,也更加珍惜、爱护这些宝贵的“绿色明珠”。今天起,我们推出“寻找衢州湿地之美”系列报道。
看着一路红绿相间的树林,呼吸着清新入肺的空气,记者于近日踏上了探寻开化钱江源省级湿地公园的路程。
钱江源省级湿地公园起于齐溪水库大坝,终于钱江源头莲花尖与江西、安徽省交界处,包括齐溪水库人工湖泊、枫楼坑高山湿地等区域,规划总面积约800公顷,其中湿地面积约318公顷,占总面积39.8%,是钱江源的绿色之源。
“这个季节鸳鸯回到了齐溪水库,不妨去看看。”开化县林场高级工程师乔卫阳说,鸳鸯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从1985年水库蓄水起,就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后来人类活动增加,导致1997年到2012年这15年间鸳鸯消失了,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它们又飞了回来。(如上图)
登上渡船,马达声中,船艏划开了漂浮在水面的枯叶,两边青山茂林,沿岸浅水里种有许多湿生树种。乔卫阳说,“种植湿生树种是林业专家的建议,一方面可以绿化水库消落带,另一方面能为水禽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许多像鸳鸯一样的水鸟是在树上筑巢,在水上生活,它们生性胆小,见人就逃,湿生树种能起到屏障作用,减少人类对它们的干扰。”
事实上,早在钱江源省级湿地公园建立前,公园管理方——开化县林场就采取了一系列湿地保护计划。枫楼坑高山湿地所在地曾经为村庄,30多年前,村庄开始整体移民搬迁,2008年,浙江林学院(现为浙江农林大学)的专家发现了这处海拔700多米、当时浙西唯一的高山湿地。从此,开化县林场加大了对湿地的保护力度,没有任何经济效益的情况下,每年投入六七十万元保护经费,修筑水坝、蓄水池、防火线等设施,实行生态补水、补植、造林,每天派专人巡护。“钱江源已经连续25年没有发生过火灾,这和开化县林场十分重视森林防火是分不开的。为保护更多的生态公益林,目前林场采伐量每年都在递减,林木蓄积在增加,湿地生态得到了有效修复。”
“封山育林”式的管护,茂了林,绿了水,净了气,孕育了成群的珍稀动植物。湿地公园内有木本植物资源720种,其中,珍稀濒危国家保护植物24种。另有两栖类26种,爬行类51种,鸟类104种,兽类5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4种。更值得一提的是,湿地公园还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麂、白颈长尾雉的种群集中分布地。
“快看,那有一群鸳鸯!”顺着乔卫阳手指的方向可以隐约看到,在一片树荫遮盖的水面上,一群20来只鸳鸯成对嬉戏。渡船还未接近,这些水上精灵即拍翅点水,翩然飞起。
“这些年,鸳鸯的数量在不断增加,目前有两三百只长期栖息在齐溪水库。”乔卫阳说,建设钱江源省级湿地公园,将有效保护钱塘江源头这一重要地段的湿地资源,充分发挥湿地保持水土、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下一步,我们会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自然风景资源,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国家东部公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