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见到裴志军教授时,他正为学院教师国家项目申报进行把关。作为学院分管科研和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长,临近期末便是他一年当中最繁忙的时段。“看着老师们国家级项目能申报成功、研究生能顺利通过论文答辩,那便是最开心的事了,再忙都是值得的。”他说。
勤学苦读
从山村学子到中学教师
1972年出生于华埠镇双林村(现许家源村)的裴志军是一名典型的农家子弟——朴实、勤奋。与那时的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他在村里上的小学。他的初中和高中是在离家20里开外的镇上学校就读的。其时,他上的那个名叫“渔塘中学”的初中学校现已不复存在了,高中阶段学校,华埠中学现已是开化重点高中之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化学校教学条件相对简陋、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但裴志军勤奋好学、积极上进,通过努力,考进了浙江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上世纪90年代初,开化专业英语老师十分紧缺,裴志军从走进浙江师范大学的那一刻起,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英语,用自己所学的专业英语来帮助开化学子学习。“大学学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由于自己来自浙西山区,英语基础差,尤其是发音十分不标准,给自己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裴志军教授告诉笔者,为了学好发音,提高专业成绩,他节省开支,在原本就不多的生活费中挤出一部分钱积攒下来买了一台磁带机,利用课余时间,不停地听、反复地练,有时就连晚上睡觉也会“咬着舌头”练习发音,经过努力,他的专业成绩从班级末尾进到年级前列,也成就了他现在一口流利的英语。
从浙江师范大学毕业后,作为一名专业的英语老师回到了开化,被分配当时较偏远的苏庄镇第一初级中学从事初中英语教学。那时的苏庄镇第一初级中学教学条件差、交通十分不便,生活环境也艰苦。“但是,在那里,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我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也被那里老师们爱岗敬业的氛围深深感染了。”裴志军告诉记者,凭着专业的功底和专注教学的态度,在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他所带的初三毕业班英语平均成绩位列全县乡镇初中第一,全县第三。他所带的班级也受到了学生及家长们的好评。
不懈努力
从中学教师到大学教授
由于教学能力强,三年后,裴志军调到了华埠中学,开始任教高中英语,虽然生活稳定,教学业绩也非常突出,但是裴志军依然在寻找新的发展目标,想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超越自己。他一方面托人去杭州买教材,一方面积极准备考研,他将自己的全部时间都花在的教学与自身的学习上,通过两年的努力,他考上浙江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我不想过这种一眼就能望到底的生活,我要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说起当时的想法,裴志军告诉笔者,作为一个年轻人,有想法、有能力就要勇敢的去尝试,让自己拥有更好的平台,活出一个更好的自己。
“高校社会关系简单、时间也相对要自由一些。”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裴志军进了浙江财经大学,成了一名大学老师。他一方面努力适应高校工作,当好一名大学老师,另一方面也继持保持着坚持学习的好习惯,自学了高等数学、程序编码,继续深造,2010年裴志军又成功取得了浙江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通过十多年的努力,他又从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师成长为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除了要做好教学与研究,他还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院行政管理的相关事务中,服务好学院的每一位师生,为学院的发展作出贡献。
学以致用
是在外游子也是热心乡贤
说起家乡开化,那是每一位在外工作的开化乡贤最为牵挂的地方,思念家乡、思念亲朋,想方设法帮助家乡发展,是每位在外乡贤最想去做的事情。“尽管在杭州工作好多年了,但我知道我的根在开化,我也永远都是一名开化人。”在谈到家乡开化时,裴志军告诉笔者,作为开化的“引才大使”,他十分关注开化的发展,经常通过“开化新闻网”、《今日开化》等媒体,了解家乡的动态,每当看到开化取得哪怕一点成绩他都会感到很自豪,因为自己的心始终是与开化父老乡亲在一起的。
裴志军从事公共管理教学与研究,他的多个政策建议曾得到省领导的批示。对于开化的发展,他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近年来,开化在‘两山理论’的指导下,真正走出了一条符合开化实际的发展道路,这条路是完全正确的。”裴志军认为,开化要不断挖掘自身资源禀赋,借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坚持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数字农业、互联网农业等新业态农业,走农旅融合的发展道路,进一步创新模式、拓展思路,使开化百姓生活得更加富裕、更加幸福。
从农民的孩子,到中学教师、再到大学教授,裴志军一路走来一直都在与不同年龄段的学子打交道,他经常用自己的经历来勉励他的学生:“在成功的道路上没有终点,一个人选择余地有多大、成功就有多大。”裴志军也希望开化的学子要为自己的前途去努力奋斗,用自己的努力与行动去圆梦,在追逐梦想中实现自身价值。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