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这处绝美又小众的秋景,惊艳了时光!

2018-11-16 15:52:20  来源: 开化新闻网  

  转眼间,2018年已过六分之五。

  11月,褪去了10月大长假的出游热潮,

  没了喧嚣的人群,

  此时秋色已深,更凛冽的寒冬还未到来,

  正是出游的好时候。

  ▲段刚强/摄

  开化有一处绝美又小众赏秋地,

  高山+茶园+古村落,

  此时正迎来最美时节,

  错过再等一年!

  ▲段刚强/摄

  开化县村头镇大黄山村,秋景正浓,叶落成诗。从开化县城驱车1小时左右,穿过大黄山茶叶博览园的气派门楼,就跌入了秋天的童话世界。

  ▲胡萍/摄

  ▲段刚强/摄

  此季,蜿蜒的山路两边,秋风习习,落叶沙沙,一首秋天的乐曲正在谱写,在青山深处、在竹林间、在茶树林中、在高直的鹅掌秋枝头画出了一个个优美的音符。

  ▲丰智慧/摄

  ▲胡萍/摄

  当然,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大黄山自然村的“两茶”。此季,村里2000余亩山茶树,漫山开花,如映在茶山竹海中的繁星,灿烂得耀眼。

  ▲余志明/摄

  ▲丰智慧/摄

  拥有千亩连片茶园的大黄山茶叶博览园里数不清的鹅掌秋就像一个个哨兵凝神守护着静谧的茶园,以及茶园里正在加快建设的“两茶”体验馆,并不时随风撒落一片片巴掌大的黄叶子,如同为乡村振兴建设者加油鼓劲。这个满满秋叶的天地就成给相机里装上满满的秋天的惊艳故事。

  ▲段刚强/摄

  ▲汪诗军/摄

  除了自然景色,古村落是这里的一大亮点。大黄山,地处海拔510米的山峦重叠之中,距村头镇所在地6.8公里。据《汪氏宗谱》载:宋初(960-969年),有遂安九都汪宗锡为避灾荒迁居于此。一千多年来,汪氏祖辈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开荒垦种,繁衍生息,至今全村150多户、500多人分居在大黄山、扛爬岭、洞岭湾、岭头四个自然村。

  ▲余志明/摄

  在这些地方,处处散发着原始古朴气息,让人浮躁的心绪瞬间得到平抚。岭头自然村的稻草垛早已扎成堆,81岁的老人余翠女也早已洗出一匾整齐的番薯粉块,坐在黄叶掩映下的黄土屋里认真挑捡着油茶籽;相距不远的洞岭湾自然村里,红叶正绯,一对老亲家正相对忙碌和闲话家常......她、她、她,自然组成了大黄山浓浓秋景中的一个个鲜活场景,也成为摄影师镜头中大黄山的秋天记忆。

  ▲胡萍/摄

  ▲丰智慧/摄

  早就听闻大黄山藏着一处满是石头房的古村落,品尝过大黄山“云秀阁”农家乐独特的“山珍野味”后,我们便来到了大黄山行政村里最偏远、海拔最高的自然村——杠爬岭。

  ▲丰智慧/摄

  杠爬岭海拔约600余米,据说它北连富林村,东接夏川村,南面与宋村毗邻,是典型的高山古村落,村落整体建在三座山交界的中央呈圆形的缓坡地带,大部分房屋背靠缓坡的山体,面朝相对空旷的山谷,好比深山里的一颗明珠。

  ▲丰智慧/摄

  ▲徐泽欢/摄

  走进村子,如同回到过去泥土房盛行的几十年前,虽然没有新房子,村里静悄悄的,有些冷清,但遇到的村民们态度安祥又不失热情。81岁的徐坤达老人家正在洗番薯,儿子女儿媳妇全回来帮忙,她们切开大大的生番薯,一定要我们尝一尝山里的甜。据57岁的徐荣军说,村里目前还有10户,十五六个人常年在家,基本上是老人以及中年妇人为主,其余的人大部分都下山了。留在山里的人大多长寿而勤劳,90多岁的村民就有好几个人,天天上山下田干农活,身体也好得很。

  ▲“江源一叶”/摄

  ▲丰智慧/摄

  在杠爬岭的后山上,我们拍下了杠爬岭的原始秋貌,山上的柿子树今年没像往年那样果实累累,挂满枝头,只零零散散结着十多只柿子,但也给秋天的村庄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让我们恋恋不舍。

  ▲段刚强/摄

  此季是大黄山最美的季节之一,如果你还没见识过这个躲藏在深山里的小山村,或者你喜欢摄影,并寻找不一样的秋色,不妨到这里走一走,看一看,品味品味大黄山独特的秋思秋景。

  ▲胡萍/摄

  食宿攻略

  如果你来到大黄山探秋,除了欣赏美景,也一定要尝尝这里地道的农家菜,还可以留宿大黄山。目前,全村共有民宿(农家乐)12家,床位118张。

作者:   编辑:叶晓倩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视频 更多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图说衢州 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