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有一条“宋诗之河”,你知道它是哪一条吗?你知道它的历史吗?你觉得应该怎样打造它?一同来看看吧!
常山江,罕见的“宋诗之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文化浙江”的具体目标,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积极打造钱塘江唐诗之路和浙东唐诗之路”的战略举措。
作为千里钱塘江源头重要节点,百里常山江在常山建县1800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也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自身独特的文化魅力。尤其是在宋代,常山县迎来历史上最辉煌的文化高峰期。据不完全统计,常山宋诗目前搜集到的已有近1000首。常山江上闪耀着灿若星辰的宋代名人足迹和动人诗句,在以“唐诗之路”著称的千里钱塘江上可谓独树一帜,堪称是一条文化史上罕见的“宋诗之河”。
众多家族集群登科进士
宋代是常山文化发展最辉煌的朝代,大批常山历史文化名人成长于这一时期。常山历史上总共出过137名进士,仅宋代就占了95名。
一川常山江水,串起的是灿若星辰的宋代名人足迹和动人诗句。资料图片
宋代常山的第一位进士、吏部尚书汪韶,一门书香极盛,后辈多学有所成,创造了“一门十八进士”的惊人记录。章舍贤良王氏,有“一门九进士,历朝笏满床”之誉。王介与当时的社会名流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曾巩等人交往甚密。在皇帝亲自监考的“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考试中,仅三人入选,苏轼第一,王介第二,苏辙第三,其才气可见一斑。何家乡江氏历代进士的人数非常可观,共有19名进士,是“一门三御史”“九子十登科”的显赫门第。南宋宰相文天祥更曾为《江氏宗谱》题书“御史之家”。像常山这样,以家族式集群登科进士,且数量如此多的现象,在历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诗坛巨匠好游常山江
宋代常山江乃是连接南方八省的必经水道,沿岸风景秀丽风情独特,吸引大批南来北往的诗人赋诗吟咏。常山江古称“金川”,自古以来就是水陆转运、舟车汇集之地。宋室南渡以后,更成为两浙连接南方诸省的重要枢纽,繁华一时。古诗云“日望金川千张帆,夜见沿岸万盏灯”,可以想见当时经贸之繁华。
三衢山独特的地貌背景,曾吸引诗人曾几留下锦绣绝句。资料图片
常山江又是一条景观之河,沿江古渡众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南来北往的迁客骚人无不为之流连忘返、赞叹倾倒,览物之情更是一发而不可收。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游历过常山并在诗中描写常山的诗人有100多位,尤其以宋代为甚,曾几、陆游、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朱熹等诗坛巨匠均赫然在列。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江西诗派的诗人曾几在游历常山三衢山时,凭借一首七言绝句《三衢道中》声名鹊起。这一绝句也成为迄今为止,古诗中描绘衢州的知名度最高的作品。“南宋四大家”之一杨万里写过与常山相关的诗歌40余首,其中收入《诚斋集》流传于世的就有25首,很多常山古地名也可以在他的诗中找到。在他写常山的诗中,又以写招贤渡的数量最多。著名的《过招贤渡》一诗中,“一生憎杀招贤柳,一生爱杀招贤酒”已成为许多招贤人随口就能诵读的诗句。
浙西“文人聚会的中心”
走在晚霞映照的常山江边,似乎更能感受古人游历作诗时的心情。杨靖摄
“宋室南渡”对民族历史来说是“靖康之耻”,但大批名臣巨匠的到来,还是给偏隅江南的常山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繁荣。北宋灭亡后,南宋高宗赵构被金兵吓破了胆,率成千上万文武百官南逃渡过长江,建都临安,并对金求和,从此过上“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日子。跟随高宗南渡,漂泊到南方的大量北方士人被允许到寺观寓居。宋人周密《癸辛杂识·后集·许占寺院》记载:“南渡之初,中原士大夫之落难者众,高宗愍之,昉有西北士大夫许占寺宇之命。”由于寺庙众多,常山成为众多“南漂一族”的安身之地。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寄居黄岗山万寿寺,以丞相赵鼎为代表的“三贤”。《常山县志》卷十八《建置·寺观》载:“永年寺,在县北三十里,唐大中十年间建,宣宗赐额,曰容车,宋雍熙改元更万寿罗汉寺,祥符六年改赐今额,赵鼎、魏矼、范冲避地南来尝寓此寺。”赵鼎被《宋史》誉之为“中兴贤相之首”(“论中兴贤相,以鼎为称首云”),在两度遭遇贬谪的日子里,他都寓居在万寿寺。由于赵鼎曾是当朝宰相,多年积极举荐人才,在当时深孚名望,已有“文坛领袖”之称,仅在常山,他留下的传世诗歌就有80多首。
由于赵鼎的关系,常山在当时一度成为浙西“文人聚会的中心”,如果能把这些名人在常山留下的诗歌搜集起来,定然堪称蔚为壮观。
宋代的灿烂文化,为常山留下了无比丰厚的文化遗迹和文物留存,而宋诗则是宋代诗人们留给常山最重要的文化瑰宝。现在搜集到的近千首宋诗,只是常山宋诗中的部分精华,但窥一斑而知全豹,从中可以想见常山宋诗的辉煌历史和深厚底蕴。将常山江“宋诗之河”作为钱塘江诗歌之路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出来,既是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更是常山建设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江南水乡风物清嘉的文化名县”的难逢盛举。
本文作者系中共常山县委书记
打造常山江“宋诗之河”
衢报人文智库余风
作者简介
余风,男,汉族,1972年10月生,浙江常山人,出身农家,读过大学,当过教师,待过机关,扎过乡镇,援过西藏,现供职于常山县委宣传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省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把浙江全省作为一个大花园来谋划的战略思路,提出了把“钱塘江唐诗之路和浙东唐诗之路”作为大花园的灵魂来打造的重要举措。
作为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源头重点节段,位于常山县境内的百里常山江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自身独特的文化魅力。尤其是在宋代,常山迎来历史上最辉煌的文化高峰期,宋诗更是宋代留给常山最重要的文化瑰宝,仅当前搜集到的宋诗就有近千首之多,在钱塘江沿线可谓独树一帜。常山江堪称是一条文化史上罕见的“宋诗之河”。
将常山江“宋诗之河”作为“诗画浙江”大花园和钱塘江文化带在浙西的核心景区来构建打造,既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更是高标准推进全域旅游、建设“江南水乡风物清嘉的文化名县”的盛举。
常山宋诗有着鲜明的区域特征和丰厚的历史底蕴,是历史留给常山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打造“宋诗之河”文化品牌,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本期《人文智库》主讲人余风看来,应当围绕建设“诗画浙江”大花园浙西核心景区的目标,实施规划、研究、保护、景观、文旅、宣传六大工程,全面打响常山江“宋诗之河”文化品牌,使常山江“宋诗之河”成为浙江大花园和钱塘江文化带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实施常山江“宋诗之河”规划编制工程
围绕实施衢州市委“1433”战略体系和常山县“四四二”战略体系,积极对接大湾区战略节点两江通道、大通道浙西门户的通衢首站、大花园核心景区的慢城风光、大都市绿色卫城的康养福地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衢常一体化”发展等规划内容,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做好常山江“宋诗之河”总体规划编制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做到保护与研究、开发与利用同步推进。
(二)实施常山江“宋诗之河”文化学术研究工程
成立常山江“宋诗之河”文化研究会等相关研究机构,以常山宋诗挖掘、研究为主,加强宋诗作品、诗人行迹、宗教哲学、民间信仰、文学艺术、风土人情、商业贸易等系列研究,充分挖掘常山江“宋诗之河”沿线各点的人文传说、宋诗典故、神话故事等,进一步丰富文化内涵,形成常山江“宋诗之河”独特的文化体系。
开展常山江“宋诗之河”社科重点课题研究,定期举办常山江“宋诗之河”研讨会,开设“宋诗之河”文化讲坛,积极与国内宋代文学爱好者、学术专家合作,加强文化研究讨论交流,争取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打造常山江“宋诗之河”提供强有力的学术与文化支撑。
(三)实施常山江“宋诗之河”文化遗存修缮保护工程
深入开展普查搜集工作,认真普查与常山江“宋诗之河”文化有关的古村落、古渡、古驿,列出清单;全面搜集、汇总和梳理国内外与常山江“宋诗之河”相关的诗词、史实等资料,建立常山江“宋诗之河”资料档案库。
同时,要加强对文峰塔、万寿寺、炉山寺、招贤古渡、世美坊等宋代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缮,努力恢复“四贤祠”、赵鼎墓“忠简古冢”、定阳书院和石门书院等具有标志意义的宋代文化遗存。
(四)实施常山江“宋诗之河”景观建设工程
高度重视做好文化物化文章,精心策划建设一批“宋诗之河”景观项目。
一是打造宋诗文化长廊。结合县城段常山江防洪堤建设与沿岸景观改造等项目,在沿江两岸规划建设一批宋诗长廊和宋诗文化公园,使之成为城市最亮丽的文化风景线;结合长风村美丽乡村重点村建设和全域旅游开发,在长风段沿江游步道建设以赵鼎、魏矼、范冲、翁蒙之等宋代“四贤”诗歌作品为内容的“宋诗文化长廊”;结合招贤古渡保护和招贤段常山江防洪堤建设,在招贤古街规划建设以杨万里、陆游、辛弃疾等作品展示为重点的“宋诗文化长廊”。
二是打造宋代文化小镇。积极开发建设芳村村、招贤村、金源村三大“宋代文化小镇”。芳村镇芳村村,以开发宋镇文化为重点,挖掘北宋农民领袖方腊与芳村的渊源,按照宋代风情,开发芳村古街,沿芳村溪开发“宋词长廊”,恢复宋代古刹炉山寺,使芳村镇成为风格独特的宋代文化小镇;招贤镇招贤村,以大诗人杨万里、陆游的诗歌为主,建设杨万里纪念馆和宋诗展览馆,加强招贤古街保护开发力度,规划建设“宋诗文化长廊”;东案乡金源村,充分开发王氏“一门九进士”所留下的诗篇,弘扬“贤良文化”,挖掘王介与苏东坡、王安石、米芾等历史名人交往的文化资源,修缮世美坊和王氏宗祠,做足宋代文化文章。
(五)实施常山江“宋诗之河”文旅结合工程
做好文旅结合文章,积极培育发展常山江“宋诗之河”文化产业。
首先,做好宋诗文化与产业发展结合文章。围绕宋诗文化主题,开发宋诗文化体验旅游专线,打响“重游宋诗之河”体验游,打响“跟着宋诗之河游慢城常山”的口号。加强宋诗之河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在书法、旅游纪念品、手工艺品、产品包装等产品开发中植入宋诗文化元素,推动宋诗文化产业发展。
其次,做好宋诗文化与城乡建设结合文章。在城市建设中融入宋诗文化元素,规划建设集常山宋诗展示、诗人介绍、研究成果展现、吟诵体验于一体的“宋诗之河”主题博物馆。在沿常山江设立若干以农村文化礼堂为平台的宋诗驿站,与浙西民居风貌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对沿线建筑风格进行控制,让常山江“宋诗之河”沿线村庄成为文化村、宋诗村、景观村。
再次,做好宋诗文化与项目工程结合文章。抓住常山江防洪堤项目建设的机遇,在常山江沿线做好宋诗文化元素植入和节点景观建设,通过刻石立碑、建馆展览、景观复原等形式,使宋诗文化与沿线景观有机融合。
(六)实施常山江“宋诗之河”宣传推广工程
要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加强与国家、省、市级媒体合作,摄制常山江“宋诗之河”宣传片,加大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宣传力度,及时将常山江“宋诗之河”相关研究成果及工作推进情况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上发布。
开展系列外宣活动,组织全国知名媒体开展常山江“宋诗之河”采风、诗词歌赋征集、常山江“宋诗之河”文化品牌打造等主题活动。适时在电视、地铁高铁等媒介投放宣传广告,扩大常山江“宋诗之河”影响力。
要推进文艺作品创作。围绕常山江“宋诗之河”主题,开展文学、书画、戏剧、摄影、歌曲等文艺作品创作,积极举办宋诗书法大赛、诗歌大奖赛、朗诵会、“宋诗之河”文化节等活动,创作一批宋诗题材的文艺精品。鼓励创编以宋代诗人或宋诗创作中的经典故事为题材的剧本,通过电影电视拍摄等途径,使常山江“宋诗之河”成为影视外景拍摄基地。
要加强对外合作交流。依托“宋诗之河”文化研究会等机构,积极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社科联及宋文化、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的合作,借力提升常山江“宋诗之河”研究水平。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研讨会,适时举办全国乃至国际性的学术会议,积极推动常山江“宋诗之河”文化品牌走出去。
创办常山江“宋诗之河”文化讲堂,积极推进宋诗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礼堂,不断扩大常山宋诗在群众中的知晓率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