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衢州市委“1+3+3”战略体系,日前,常山县制定了《东接新衢州、慢城大花园》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全力推进“衢常一体化、同城化”发展,努力打造“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
《行动计划》勾画了一副美丽蓝图:抢抓衢州西拓、建设高铁新城的重大机遇,强化顶层设计,推动衢常“交通共联、产业共兴、环境共建、社会共享”,构建铁路、公路、水路、空中“四位一体”的立体式综合交通网络,建成“特富美安”慢城大花园和国内知名的休闲体验目的地,形成以幸福产业、智慧产业、特色产业等为主的产业体系,努力使常山成为大湾区战略节点的两江通道、大通道浙西门户的通衢首站、大花园核心景区的慢城风光、大都市绿色卫城的康养福地。
“慢城大花园”具体怎么建?一起来看看
四大发展要求
市域化治理,一体化建设。从传统县域治理向现代市域统筹治理转变,强化重大战略、规划布局、体制机制、资源要素的市域统筹协调,推动平台发展联动化、城市建设一体化。
点轴状布局,圈层式开发。以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为轴串联各类平台,构成点、轴、圈一体的发展空间格局。
产城人联动,全方位融合。坚持开放、协同,推动衢常路网、林网、水网、管网“四网”打通,生态、业态、文态、形态“四态”融合,产业、城市、居民、景观、文化等要素全方位联动发展。
花园式打造,生态型发展。加强生态修复,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打造自然和谐的花园式环境。
三大主要任务
《行动计划》明确了“慢城大花园”建设的三大主要任务:全面实施“3×3”任务体系,通过打造交通“三张网”、城市“三个圈”、产业“三条链”,实现衢常交通一体、城市融合、产业共兴。
交通先导,高效互联
以“实现衢常同城化一体化”为引领,全力构建“内联外畅、三层联动、四位一体、功能复合”的综合交通网络。
点击查看大图
四省边际交通网
?推动池黄衢铁路建设、力争建成通用机场,争取建设常(山)玉(山)快速通道、谋划建设浙赣运河,联通三清山等5A景区,打通钱塘江与长江水系,全面助力浙闽皖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
杭衢一体交通网
?加快推进温岭至常山公路(常山宋畈至新桥段)建设,加快谋划建设杭(州)淳(安)常(山)快速通道,加强常山-淳安-杭州区域联系。
衢常一体交通网
?加快351国道、320国道二改一建设,形成产业交通线;推进景区化高速、常山江航道综合开发、沿江公路建设和比亚迪轻轨实施,打造休闲旅游观光线。
城市赋能,共建共享
以“承担中心城区溢出效应、分担中心城区错位发展”为理念,构建以高铁新城为中心点,特色小镇和产业平台为组团的三个同心圆。打造“众星拱月,同画最美同心圆;衢常一体,共建幸福大花园”大格局。
点击查看大图
内圈
?即以高铁新城为中心的10公里半径圈,主要包括常山健康养生小镇、航埠低碳小镇、西区7个特色小镇、巨化等平台。
中圈
? 20公里半径圈,主要包括常山赏石小镇、胡柚小镇、国际慢城,以及市东港片区新能源产业大平台等。
外圈
? 40公里半径圈,区域内主要包括航空小镇和东片工业园区等平台。
产业融入,合作共兴
以“融入市幸福产业新高地”为目标,发挥生态优势、区位优势、文化优势,打造幸福产业、智慧产业、特色产业三条产业链,推动市县产业共兴。
点击查看大图
幸福产业链
?顺应健康、养生、文化、体育、休闲等幸福主题,构建层次丰富、串珠成链的幸福产业体系。
智慧产业链
?建成综合性智慧旅游平台,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大数据中心。实施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安居、智慧城市综合体等应用,推进数字经济、智慧产业与城市协同发展。
特色产业链
?积极推进石产业转型提升,实现石产业与文化、旅游、物流、金融等融合发展。在全市域探索推广“胡柚果树基地+公园”模式,加快胡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构建油茶市场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打造全国油茶产业新高地。
“一二三四五”实施路径
以“一江、两城、三园、四镇、五通道”为实施主路径、主平台、主抓手,连点成轴、多轴成面,全面融入新衢州。
点击查看大图
“一江”
点击查看大图
即常山江航道开发。融合水利、防洪、发电、航运、旅游于一体,突出生态景观的打造、驿站节点建设,打造常山江航运工程,形成百里水上生态旅游廊道。谋划布局浙赣运河工程,打通钱塘江与长江水运网络。
“两城”
点击查看大图
即高铁新城和国际慢城。加快完善提升两城间水路、公路、铁路走廊,构建交通集散、全域旅游、休闲运动、竞技体育、城市功能等方面的区域深度合作格局。加快国际慢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提升标志性建筑等景观,彰显高端大气形象。坚持高标准高品位,集聚高端要素,组团式开发各休闲区块,联动式提升国际慢城村庄,大力发展特色高端民宿,着力引进高品质休闲项目,打响山地自行车等品牌,打造国际一流、特色鲜明的慢村慢乡慢旅。
“三园”
点击查看大图
即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油茶公园和国家湿地公园。
?打响常山国家地质公园品牌。进一步提升三衢石林景区基础设施,打造常山金钉子科普基地,丰富各类科普、教育、体验等活动。
?建设最具特色的国家油茶公园。丰富文化内涵,开展油茶资源保护培育、研发生产、观光休闲、科普宣传等,努力促进“产文景游”,实现“卖油”向“卖游”转变。
?打造精品国家湿地公园。突出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高起点、高标准编制规划,引进高端精品休闲项目,积极申报和建设国家湿地公园。
“四镇”
点击查看大图
即健康养生小镇、赏石小镇、云耕小镇和胡柚小镇。
?打造“一站式”健康养生小镇。高品质建设护理、信息管理、健康监测、疗养咨询中心和中医药博览馆、民俗文化村等配套,加快休闲度假、健康管理、中医养生等功能创新提升,争取白菊花尖自然保护区,打造“一站式”休闲健康养生模式的健康养生小镇。
?打造“中国第一石镇”。定期开展“常山国际赏石文化节”等各类活动,注重砚台、盆景、石艺、石雕等系列旅游产品开发,打造省级首批特色小镇、特色经济示范区、全域旅游样板区、新型城镇化先行区等“一镇三区”,力争进入国家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小镇。按照“工业+旅游+文化+社区”的创建理念,以中国南方“云计算”为支撑、“耕种收”全系列高端农机为特色,建设“生产生活生态”高度融合的云耕小镇。
?打造“胡柚果树基地+公园”特色小镇。以青石镇阁底澄潭村为中心,规划建设面积8平方公里,以特色农业产业园建设为主,融合田园综合体和商业服务发展区等功能的胡柚小镇。
“五通道”
点击查看大图
即比亚迪轻轨、351国道、沿江公路、杭淳常快速通道、常玉快速通道。
?积极争取比亚迪轻轨示范线。加强对接争取,建设从高铁西站到国际慢城、约20公里的旅游观光示范线;结合沿江公路,打造“轻轨、车道、自行车道、马拉松跑道”四道融合示范线。稳步推进351国道建设,形成串联各特色小镇和发展平台的主脉络。全力提升沿江公路,高品质建设行车系统、绿道慢行系统、驿站配套设施、绿化景观系统,打造省级生态休闲沿江道路示范工程。加快推进杭淳常快速通道,以旅游廊道、市域通道、生态步道的定位,形成对杭衢高铁等市域主通道的特色补充。谋划建设常玉快速通道,结合杭金衢高速球川出口,打造浙江赴三清山等景区的主通道。
《行动计划》还就强化组织体系、开展先行先试、注重改革创新、强化要素保障、严格督考问责等保障措施作出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