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年味 | 她用58年的手艺,亲手将整个年照得“红红火火”

2018-02-24 09:31:45  来源: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记者 徐蕾 见习记者 刘奕琦

  年味记忆:大年三十晚上,吃完晚饭,从窗台的架子边上拿下爷爷奶奶准备好的油纸灯笼,在柜子里拿出一只蜡烛,往灯笼下部的镂空处插入木质底座,点燃蜡烛,黄中泛红的油纸灯笼顿时透露出暖色的亮光、散发出暖人的色彩。提上新糊的灯笼,约上三五伙伴到邻里家转悠一圈。一点点蜡烛光照出了大年三十晚的红红火火。

  家住九华的郑玉妹奶奶,向我们讲述她有关于年味的记忆,“大年三十晚上提灯笼,大年十五元宵节赶灯会......”

  “你就是那个,做灯笼的,郑玉妹?”在九华立春祭的春神庙中,边上立马有乡亲认了出来。而郑奶奶虔诚的拜着春神,看着屋顶上灯笼,也慢慢的跟我们讲述起了灯笼的故事。“从十岁开始便跟妈妈学做灯笼,一做并做了58年。以前还要自己上山砍竹子来做篾。现在已经吃不消了。立春祭的房顶一共有10个大灯笼,都是自己亲手做的,去年还是自己砍竹子削的篾,糊上一层油纸,就是原先的油纸灯笼,今年已经全部换成了布的了。”

  现在过年期间依然和往年一样,忙着在家做灯笼,每个灯笼都是亲手编织的,一天下来也就做二十来个。就是慢慢的,灯笼从小变大了。从孩子手中玩耍和逢年过节挂在家门口,变成酒店餐厅里的装饰品。竹子做的灯笼代表了“财丁兴旺”、“德泽绵长”的寓意,每年除夕夜开始,家家户户门口挂上灯笼祈福,在古时候也可以驱赶年兽。

  在九华老乡政府旁郑玉妹奶奶的家里,从楼下一直到楼上,空着的房间内便堆满了做好的灯笼胚子。在三楼,还有一个独立的工作室,用来晾竹子。只见一会,郑玉妹奶奶就坐到了边上的小凳子上,几根竹篾在手中飞快地转着,一个灯笼胚就编出来了。长时间做灯笼,郑奶奶的手掌中已经磨出了很深的茧子。

  郑玉妹奶奶告诉我们,大大小小的灯笼自己都做过,从前是做小灯笼,最小的也就手掌那么点大,就是小时候孩子们提着走家串户或者正月十五赶灯笼会用的小灯笼。最大的灯笼边上春神庙里挂着的灯笼,足足有75厘米高。而现在,房间里堆着的灯笼胚都是给专门的供应商制作加工的。

  虽然市场上的订单不断,但由于灯笼制作工艺要求高、工序繁杂、回报率低,很多年轻人不愿继承这项手工艺,纷纷外出打工了。九华乡几乎家家户户会编灯笼,现在也基本上都是年纪大的老人在编了,而对郑玉妹来说,立春祭春神庙中挂着的大红灯笼才是那熟悉的年味……

作者:记者 徐蕾 见习记者 刘奕琦   编辑:汪碧莹
分享到:
最新视频 更多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图说衢州 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