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行丨红绿各一半,开化造景美村双色相映生“黄金”

2017-12-11 10:36:19  来源: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如同开化的绿一样,开化的红也是渗透到骨子里去的......”浙江当代作家谢鲁渤曾数次探访开化,写下散文《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绿色源于自然生态,红色源于革命老区。这也成为很多人对开化的初步认识。不过,近年来,随着开化美丽乡村示范县建设工作的大力推进,开化的红与绿又有了更多新的内涵,甚至还有了双色相映富民线。 

双色相映富民线起自开化城区,经芹阳办事处山甸村,华埠镇下溪村、花牵谷和金星村至永丰村,全长约17公里,以红色党建和生态经济为特色。

“山甸村是我县村庄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全域拆除乱搭乱建后就建起了休闲场所和绿化带......”听着林欢的介绍,我们顺着山甸260米长的滨水长廊边走边欣赏沿线的村景村貌,此季微风拂绿,河岸清丽,想像春花烂漫之时,难怪有开化文人要用“最忆花明柳翠,难忘橘绿橙黄。”来形容该村的迷人风情。

山甸村村民程丽仙在路边开了“左邻右舍”连锁超市,她介绍,这几年,村里最大的变化其实是村居民房,因为距离城区近、紧临开化中学等优势,村里的物业经济发展得好。

“我家总共有10个房间,一年到头基本住满。空时也有5个房间长期住人。” 山甸村村里的“归来客栈”民宿业主郑舍全笑呵呵补充。

  

从山甸村往南,我们来到了依山傍水的下溪村。近年来,该村抓住“大干三个月”和“美丽乡村”、黄金水岸线建设的契机,以“白墙灰瓦”浙西南特色新民居建设为突破口,逐步打造形成以“休闲广场、三樟大道、翠峰路、黄金游步道”为核心内容的“一带三路”美化节点。

如今下溪村民生态意识不断增强,“古树水岸、宜居宜业”的品牌越来越响亮。村民黄云带着双胞胎女儿在休闲广场游玩时表示:“环境更好了,居住更舒服了。”

从下溪村出来,我们又来到了位于华埠镇华东村齐新自然村的花牵谷花卉主题公园。花牵谷的前身是养猪场,高峰时年饲养量8000余头,对周围的环境和村民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2013年底,开化县抓住“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的契机,下定决心对这个养猪场进行拆除。随后又与浙江森禾种业有限公司和与浙旅集团、上海景域集团合作,这才有了眼前这个集游览观光、休闲游乐、度假养生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区。

今年前10月,花牵谷景区营收总额达500余万元,举办各类活动65场,游客接待量超过了13万人次。花牵谷景区游客量的大幅度增长,自然也带动了齐新、金星等周边村民增收致富的步伐。53岁的丁吉泉和年轻的肖燕就在景区工作。他们表示,上班几分钟路程,一周一休,公司帮交“五险”,还能享受到天伦之乐,感觉生活很幸福。

  

走进金星村,绿树掩映、粉墙黛瓦、鸟语花香,美得如诗如画。近几年,金星村党员干部带头种树,村民自发绿化美化庭院,村里房屋外立面改造、古埠头、停车场、村庄道路“白改黑”、农村电网升级“上改下”等20个项目工程相继完工,银杏公园、村文化活动中心等已成为村民和游客流连忘返的地方。

▲金星村口 余志明/摄

▲金星村 吴卫防 /摄

▲金星河道 李益华 /摄

而这一切的变化主要得益于“党建+”的治村管理模式。在开展“两学一做”等学习教育中,金星村党支部聚焦探索总结出学习定点、分类定标、服务定向、设岗定贵、评星定绩、管理定规的“六定”模式,推动全村党员讲政治、守纪律、作表率。并善用互学互助、联户包事、暖心关爱“三机制”打造“金招牌”;以“三民工程”为依托,实行村两委干部坐班制,组建8支“连心”服务团队,用好初一党代表工作室,搭建联系服务群众和党群互动交流“两平台”,打造“金口碑”。

▲金星优宿 余志明/摄

村庄借助“党建+”越变越美,游客越来越多。紧接着,村里又引进“优宿”等新业态和金融电商,鼓励村民开办民宿、农家乐,打造花牵谷配套服务网,让不少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现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在金星村得到了较好诠释。

红色是党建,绿色是富民产业,这也成了我们对这条线最深的记忆。

(原标题《美丽乡村行丨红绿各一半,开化造景美村双色相映生“黄金”→》。编辑 邵倩 梅玲玲)

作者:   编辑:邵倩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视频 更多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图说衢州 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