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城区人才新政出炉!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2017-08-17 10:14:19  来源:   浙江在线记者 赵璐洁 通讯员 汪凤花 严子文

  8月16日下午,柯城区召开人才新政发布会暨企业减负政策宣贯会议,柯城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高层次人才代表、全区各平台所属企业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会议。会上发布了《关于激发人才创业创新活力,加快区域人才生态最优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10条人才新政吸引人才落户创业创新。

  

  据悉,柯城“人才新政十条”坚持“市区一体”,立足主城区,深化与绿色产业集聚区、巨化集团的协作联动,服务全市发展大环境;坚持需求导向,注重结合产业需求,将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相结合,同频共振,同步推进;坚持服务导向,从引进奖励、安家补助、创业帮扶、生活服务等方面制定全方位的服务举措,充分体现了柯城区政府尊才爱才之心,敬才识才之姿和求才若渴的强烈愿望。柯城,正敞开胸怀,以最大的诚意广纳天下英才。

  柯城区为了留住各类人才放大招

  “人才新政十条”可谓干货满满

  记者带大家敲黑板划重点!

  

  1、与以往相比,这次出台的“新政”有什么特点?

  答:本轮修订的新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含金量更高。比如对特别重大的顶尖人才和项目,可以给予最低2000万的补助,不设上限。在同类地区,力度是空前的。二是更加聚焦需求。瞄准高层次的创业人才需求,推动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同频共振、同步推进。三是坚持服务导向。从引进奖励、安家补助、创业帮扶、生活服务等方面制定了全方位的服务举措,确保让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

  2、柯城的新政在人才引进方面有什么优势?

  答:作为后发地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在各方面的不足。我们面临的不仅是政策力度的问题,更多地还是人才承载平台的问题。所谓“种好梧桐树,招引凤凰来”,新政非常注重拓展引才平台。在区内省级大学生创业园、国家级电子商务众创空间的基础上,打造旨在吸引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的“三园”“三站”,进一步完善和拓展我区的人才承载平台。同时我们还大胆走出去,在浙江海创园设立“柯城未来村”,构建了“生活研发在余杭,生产服务为柯城”的引才模式,这样的“飞地”引才模式收到省市人才部门的高度认可。当然对于引进的人才给予重奖,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对院士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等顶尖人才给予总额400万的安家补助和购房补贴。在此基础上,对带技术、带项目来柯城创业的高层次人才,经评定可以给予200-600万的资金奖励。

  3、企业发展离不开各类人才的支持,面对严重的人才短缺情况,新政在这方面对企业有什么帮助?

  答:总得来说,这次出台的新政将在以下三个方面给予企业家朋友们帮助。一是针对企业引才,在给人才重奖的基础上,也给引进企业奖励,总额最高100万元。同时对企业面向海外引才用才,可以按照人才年薪兑现最高每年补助60万元的补助。这两项举措能够较大幅度地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二是对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分别出台政策。对企业高管参加各类培训班给予经费补助,贡献突出的还可以申请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对专业技术人才,我们制定了“首席技术官”制度,对成功获评的人才发放每年1万元的人才津贴。对技术工人首次取得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证书的,给予500元、2000元和5000元的一次性奖励。三是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确有需要的可以申请解决事业编制。这三个方面对于企业的帮助是比较立体和全方位的,应该可以对企业家朋友们起到不小的帮助。

  4、柯城的新政在本地人才培养方面有什么举措?

  答: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同样重要,很多地区往往都会出现重引进、轻培养的情况,导致“引进女婿气走儿”的问题。在制定新政过程中,我们着力避免这些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一是注重梯队式、终身制的培养。从领军型、骨干型、青苗三个层次分别制定了培养举措,特别是为了加快青年人才的培养,专门制定了“青苗选育”计划,用于培养选拔35周岁以下的青年创客和青年技术人才。二是鼓励人才抱团合作、组团式发展,对符合条件的给予每年5万的科研经费支持,使他们更容易成功。三是注重偏才专才的使用和认定。对于那些现行人才目标难以认定,但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我们在职称晋升方面予以突破的基础上,还规定这类人才经认定可以享受相应层次的人才津贴和奖励。

  

  

  

  

  

  

  

  

  

  

  

  

  

  

  

  

  

  

  

作者:浙江在线记者 赵璐洁 通讯员 汪凤花 严子文   编辑:徐蕾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视频 更多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图说衢州 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