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正文

传承5代的清朝馄饨……水亭街里藏着这些衢州老味道

2017-02-17 15:12:28  来源: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见习记者 赵璐洁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2月17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赵璐洁)有种手艺,用半辈子的时光沉淀,虽隐身闹市,却声名远扬。

  几天前的水亭街好不热闹,游人如织,人声鼎沸。除了庙会、花灯,刷屏朋友圈的还有一家名曰“古铺良食”的馆子,古色古香,别有一番韵味,一改“苍蝇馆子”的形象,门头上挂着“衢州非物质文化传统小吃”的招牌。

  于是,浙小编特地在饭点前赶到水亭街,到达这家小吃店。没有犹豫,落座,先点上一碗人气美食“清朝馄饨”。

  在龙游县湖镇老街有家名声颇响的清朝馄饨,得名于自清朝开始传承五代的馄饨手艺。

  话说这“清朝馄饨”皮薄的几乎透明,馄饨汤很是清淡,猪油渣和葱花遇热香气四溢,未入口中先上心头。不知道湖镇老街的清朝馄饨为何到了水亭街?

  店老板说,“清朝馄饨”是专门从龙游请了老师傅过来做的。用的还是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传统手艺。做馄饨的陈才元师傅今年60岁,他家从清朝就开始做馄饨,到他已经第五代了。

  陈师傅说,清朝馄饨从揉面到擀皮,皆是纯手工制作,整个的制作过程需要花上2个半小时左右。虽然只有四个步骤,但要重复很多遍,期间还要小心翼翼,保证皮子不擀破、不粘连,这是个绝对需要“匠心”的技术活,陈师傅一干就是40年。

擀面杖要从0.8米开始、换到1.1米、换到1.5米、甚至2.2米。不同的面皮状态需要使用不同的擀面杖去进行反复擀压,才能最终得到一张薄如蝉翼的馄饨皮,那是寻常所见的机制面皮完全无法比拟的薄度。

  也正是因为“清朝馄饨”的皮子薄,包馄饨时的手劲也很有讲究。手劲一重就会让馄饨失去原本轻盈的口感,包时还讲究皮中留空,如此包成的馄饨看起来更加饱满。

  就连馄饨捞出锅也不简单,不能用漏勺,要用汤勺连汤一起捞。馄饨不能出水面,捞时始终要保持浸在汤里,这样才不辜负来之不易的馄饨皮子,达到最佳口感,轻松滑进嘴里。

  像做清朝馄饨这样的老手艺没有文字记载,靠的就是一代代口耳相传,岁月的积累。而像陈才元一样的老师傅店里有五六个,个个都是水平了得。

  店老板张玉飞,是土生土长的衢州人,在他看来,许多人对衢州小吃不太了解,只知道有三头一掌,其实衢州是有近两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小吃有一百多个品种,足以PK沙县。

  (下面进入菜单模式,嘴馋的小粉备好纸巾)

  鸭头

  兔头

  常山索面

  开化气糕

  龙游发糕

  江山麻糍

  龙游石窟饼

  北乡汤团

  凉拌粉干

  葱花馒头

  衢州肉圆

  葱花肉

  这家店就是衢州小吃的窗口,他把能搬来的都搬来了,开化气糕、常山索面、龙游石窟饼、江山麻糍、北乡汤团、衢州肉圆……目前菜单上的小吃就有近60个品种,还在不断增加中。

  当然也有搬不来的。衢州全旺镇的山粉饺,一定要当地的芋艿和番薯粉做出来,才够滑,够好吃。

  全旺山粉饺

  还有磨米粉的大石磨,虽然重,但磨出的米粉就是比机器的口感好,所以只能加工好送到这里。

  能搬来的,最宝贵的就是掌握传统手艺的老师傅。都说高手在民间,他走访了很多乡镇,才请到这些师傅。

  而衢州好些其他传统特产也存在技术濒临失传,身为衢州人,浙小编也真心希望家乡小吃文化能够传承下来,发扬光大。

 

作者: 见习记者 赵璐洁   编辑: 巫小凤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视频 更多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图说衢州 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