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中我了解到,村里成立了茶叶经济合作社和茶叶协会,大部分村民都种植了茶叶,很多农户跟陈海青一样,连夜炒茶,并希望引进新品种、加入合作社、扩大种植规模,对茶产业发展充满信心。绝大多数村民都大力支持六春湖旅游开发,对农户抱团发展“民宿经济”有极大的兴趣和参与意愿,部分村民已经着手进行尝试。还有一些村民开始通过网络,把农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农村电商的“星星之火”已经点燃。“我们村不光有毛竹和茶叶,还有好山好水,把竹产业和茶产业的效益提上去,再搞好乡村休闲旅游,那日子真有奔头!”与村干部深入交流,村里未来发展的蓝图逐渐清晰起来。
“市场是老师,活力在民间,浙源里村发展有较大潜力。”我对村干部讲,加快竹产业转型升级,是党委政府关心、农民朋友关注的大事,村里要积极引导竹农逐步转变现有竹林经营方式,在保持竹产业一产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竹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使竹木加工产品从低端走向高端,打造竹产业的升级版。要借鉴社阳等地转型经验,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套种中草药,改良土壤的同时促进林农增收、林业增效。要扩大生态公益林面积,推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涵养水土,护好一方绿水青山。要做好茶树品种改良,提升摘采管理和制茶技术,打响龙游高山野生茶品牌,提高茶叶知名度、美誉度,挖掘茶叶市场潜力。要按照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把龙南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资产资本,让村级集体经济在发展中不断壮大,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浙源里村,还有42户低收入农户,他们有的因缺劳力、缺能力、缺资金、缺资源,还没有找到致富的门路。更应当引起注意的是,一些因病、因残致贫的农户,生活还相当困难。
村民陈财德今年50岁,一家四口,有儿有女,家中田地不多,他常年在附近的拉丝厂打工,前些年不幸得了肾病,丧失了劳动能力。来到陈财德家,他正坐在客厅休息。“身体还好么,家里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谢谢书记关心,我身体还行,有农村合作医疗,看病能报销一大块,村里还给办了低保,减轻了我的压力。”陈财德很乐观,他高兴地向我展示孩子贴满一墙的奖状。
“你要养好身体,好好培养孩子,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我一边鼓励一边嘱咐随行的村干部,全面消除家庭人均纯收入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群体,是龙游欠发达县“摘帽”后加快发展的硬任务。村里要将符合标准的困难农户纳入低保,要落实好县里的“一户一策一干部”政策,精准帮扶,增强低收入农户“造血”功能,帮助他们早日脱困。
蹲点调研期间,我深深感受到,浙源里作为龙游县农村尤其是山区农村的一个缩影,其发展的困难与问题有一定代表性。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县域的具体实践中,农村基层是关键,下步基层工作怎么做,也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我认为,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今年县里把“打造劳光荣式的领头雁群体,为龙游绿色发展提供红色保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大课题,要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践行“三严三实”,持续增强党的意识、书记意识和表率意识,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今后,要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队伍建设,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让村干部当好基层堡垒的举旗人,当好党在基层形象的代言人,当好创业带富的领头人,当好百姓平安的守护人。要严格贯彻落实制度规定,持续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要加强党委政府引导,因地制宜做好农村经济发展新篇章。
前段时间,我到村里进行了回访,就调研反馈问题的交办情况进行检查,看到村庄发展有了新面貌:村口老年公寓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年底前,下山脱贫的老人们就能住上亮堂的新屋;村干部与交通局工作人员对村里两座老桥进行勘测,将投入30余万元进行加固拓宽,消除安全隐患,方便村民出行;郑雪英等群众反映的关于医保政策、残疾证办理等问题已由驻村干部进行了解释办理;村民基本都加入了茶叶协会和茶叶专业合作社,下半年全村将新种100多亩茶叶,合作社统一种植、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统一打造品牌并提供产业服务和技术指导,村民抱团经营,底气更足了。
陈海青家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庭前溪水淙淙,景色如洗。“五一”前,夫妻俩一合计,投资3万元,把房子整饬一新,开了7个新床位,客人吃的是土家菜和清水鱼,短短一个“五一”黄金周收入就超过2万元。从修家电到养猪,从制茶到开农家乐,陈海青几度创业,不断转型,如今说起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好处,陈海青总会竖起大拇指。
几天前,又有喜讯传来,村里还组织部分村民外出考察乡村休闲旅游。目前,全村已有20户农户申请开办农家乐,发展民宿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