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龙游县委书记方健忠蹲点心得分享
《龙游商帮-龙商行》编者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走村入屯看民情,促膝谈心知民意,成为县委书记的“必修课”。浙江省龙游县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县委书记方健忠走进该县一个偏僻的名叫浙源里村,三天两夜,吃住在农家,走村不漏户,调研龙南山区生态保护、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情况,并就“如何把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与村民们一道出谋划策。我们在此分享方健忠书记的蹲点手记。
基层听回音 解难在一线
浙源里村地处浙江龙游县龙南山区,距离县城37公里,其中10公里是山路,从城区车程要走一个多小时。
村子坐落在海拔1300多米的美丽的六春湖山脚,四面环山,与遂昌县、衢江区交界。全村739人,耕地面积仅358亩,山林面积4918亩,其中竹林面积3500亩,茶叶种植面积450亩,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竹山、外出务工和种植茶叶,人均年收入8800元,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5000元左右。
离城区较远,集体经济薄弱,农民收入不高,浙源里在龙南山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于是我将这里作为此次蹲点调研村。
竹产业是龙南山区的传统产业,是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浙江省“五水共治”开展以来,龙游县坚持“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的理念,铁腕推进生猪养殖和炭化篾污染两大专项整治,龙南69家炭化篾加工企业全部关停。竹产业整治带来的影响,让依附在竹产业链上的农民感受直接而沉重。
从溪口镇到浙源里村,路上就能明显感受到这一变化。以前毛竹运输车常常影响山区道路通行,现在车子被堵在山路上的情况明显少了,道路两边违建的炭化篾加工点全部拆除,再也不见往日黑烟滚滚的景象,田间地头流淌着清澈的山泉水。
“竹产业转型升级,靠山吃山的竹农怎么办?新的发展路径在哪里?怎样帮助老百姓增收致富,真正共享‘五水共治’的成果?”走在路上,我反复思考这些问题。在村民陈海青和许金土家,我从他们的鲜活经验中启迪思路、寻找答案。
乡村四月闲人少,正是春茶产销两旺的时节,来到陈海青家时天色已晚,他们夫妻俩却还在忙碌。“五水共治”,水源保护地禁养生猪,陈海青是预备党员,他积极响应号召,拆掉了自家290多平方米的养殖场,退养存栏生猪180多头。“我们的子女大多在外面,总不能让他们喝我们污染的水,治水这件事干得好。”陈海青一句话道出了村民们的心声。
猪不养了,生活还要继续,脑筋活络的陈海青去年到松阳学艺一周,回家投资5万元购进炒茶设备,转行开起炒茶厂,当上了小老板。这段时间,他的妻子林远芳放下溪口镇里的生意每天早上5点从家里动身,赶早把丈夫连夜炒制的茶叶送到松阳茶叶市场销售,下午回来,又马不停蹄地到邻近的沐尘乡梧村收购高山茶青。
(左二为方健忠)
陈海青跟我说,从3月底新茶上市,他平均每天要收购200多斤茶青,已经炒了1000多斤干茶,其中龙井批发价最高每斤超过800元,六春湖高山野生茶则卖到了300多元,收入还不错。只是今年清明节前气温太高,茶叶生长快,春茶产量大,市场供大于求,茶叶价格没有往年好。看了陈海青制茶的粗加工流程,我建议他精选原料,加强技术学习,把茶炒得更好,以优质换优价。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做村里的党员致富带头人。
“五水共治”,使村庄环境更加整洁,溪流水质更加清澈,不仅成就了高山茶的品质,也造就了一方独好风景。
六春湖山脚下,村民许金土利用自家房子开了两年农家乐,尝到了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带来的甜头。三天两夜的调研,老许家是我们的吃住点之一,朴素整洁的宅院,简单可口的农家菜,总能深深唤起心底的乡愁。在春光无限,山花浪漫的时节,农家乐的生意异常火爆,许金土告诉我,短短半月,他已经接待了700多位来六春湖登山赏景的中外游客。家里15张床位不能满足游客住宿需求,老许就把游客分流到附近农家,带着周边村民一起赚钱。许金土女儿许宏娟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通过电商销售山里的黄精、葛粉、发糕、冬笋、笋干、箬叶、粽子等农特产品,利润比老爸开的农家乐只多不少。虽然住在深山,可老许家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一家人格外幸福,着实令人高兴!
不过小许也有烦恼,村里没有快递点,每隔几天她就要开车到镇里发货,来去将近一个小时,物流和时间成本居高不下。
电子商务是加快推进龙游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新引擎,也是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最好切入点。全县上下已经形成共识,要抓住机遇,积极培育农村电子商务这项“美丽产业”,努力把电子商务打造成龙游新的支柱产业。我告诉小许,县里跟阿里巴巴合作,要重点培养一批农村电子商务青年人才,建设一批农村电子商务旗舰店,以点带面地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你的烦恼很快就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