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退休”银行卡有6大黑用途 警方提醒最好消磁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10-28 15:53:30

  11月开始,同时有芯片和磁条的银行卡片将不再提供磁条刷卡服务,磁条卡也将逐步停发,越来越少的磁条卡也成为了近期收藏市场的一个关注点。而记者了解到,由于磁条中含有很多私人信息,“退休”的磁条一定要做好销户、消磁工作,防止他人恶意利用。

  最近现象>>磁条卡将退市引来藏家收藏

  市民朱先生最近对自己用过的一些老式银行卡进行了几次整理,他准备买个名片簿,把一些有纪念价值的银行卡专门收集起来。让他产生这个想法的,是一条最近议论颇多的明年磁条银行卡停发的政策。“我本身爱好集邮,也认识一些收藏圈的朋友,现在银行卡收藏是圈子里一个热门话题。”朱先生举例说,现在他手上就有一张卡号为456开头的中国银行长城借记卡,是自己的第一张银行卡,后来长城借记卡卡号都改成了6开头,自己的这张就变成了绝版。

  按照朱先生的指引,27日记者找到一个专门从事收藏、艺术品交易的网络交易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记者看到有各种样式、年代的银行卡被挂在网上进行交易。其中有现在非常常见的各家银行出的借记卡,也有较为罕见专门为纪念某个事件、人物发行的信用卡。有的银行卡因年代久和发行量很小,竞价达到万元以上。

  银行提醒>>旧卡如不处理,容易被坏人钻了空子

  27日晚些时候,记者联系到枣庄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他告诉记者,虽然银行卡放在客户手中使用,但理论上银行卡的所有权归发卡行,这一点一般也会标注在卡面上。但是实际中,很多客户将卡里的钱用光后并不销户,或者只是在网上自助注销,再或者谎称丢失,不愿让银行收回,这就使大量的“退休”银行卡留在社会上。

  对于这些银行卡涉及的安全问题,工作人员表示,磁条银行卡容易被复制,有被不法分子利用的危险。所以对于“退休”的银行卡,最好进行销户处理,这样可以断掉卡片账户的基本功能。对于没有销户的银行卡,也可以采用破坏磁条的方法进行消磁,比如在磁条上打洞,或者剪掉磁条的一个角。有人说可通过硬物刮花磁条或磁铁消磁的办法处理,其实这样做并不保险。

  对此,枣庄市警方也发布了警示信息,称有不法分子用外形与POS机相似的刷卡器刷别人的卡,来复制银行卡的信息从而获利。所以废旧磁条卡如果没有消户或者消磁的话,千万不要交到或卖到别人手中。

  警方揭秘>> “退休”银行卡有六大黑用途

  一些稀有的银行卡由于意义特殊,市价过万可以理解,那么一些毫无收藏价值的普通银行卡为什么还有人用上百元的价格收购?警方为您揭开六大黑用途。

  1.刷网店信用。网店需要提高自己的销售记录和美誉度来吸引顾客,所以有的网店就会用买来的银行账户购买自己的商品,空买空卖,然后留下虚假的好评。

  2.洗钱。洗钱的时候不法分子可以先把问题资金存到买来的银行卡中,然后进行消费,或者虚假消费套取现金。

  3.逃税。比如不法分子会收购很多个银行卡,然后通过银行往这些卡里以发放工资的名义汇入资金。账目上就有了这样一笔成本,以实现避税目的。

  4.躲避内幕交易。拥有内幕信息的人往往会受到官方监控,所以可能会用这种方式,操作别人的账户来进行买卖交易,逃避监管。

  5.诈骗。由于监管日益严格,不法分子以他人名义开立银行账户已经很难,所以就会需要购买他人的银行账户,作为吸金账户。可以掩护行骗人的身份。

  6.避债。不法分子在遭遇债务问题时,可以先把自己的资产转移到购买来的银行账户中。这样就无法清查出他的实际资产,逃避债务。

  警方特别提醒,如果您的银行卡被不法分子用来违法犯罪,您就有可能会因此受到牵连,所以切记不要让未消户或消磁的银行卡离开自己。

来源: 齐鲁晚报 作者: 记者 袁鹏 编辑: 徐夏莉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