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衢州,有钱无处花——衢州旅游商品现状调查
什么能代表衢州?什么是到衢州旅游值得购买的纪念品?市场版特别推出《衢州旅游产品向何方》系列报道,通过对衢州旅游纪念品市场的调查和分析,试图找出未来衢州特色旅游产品的出路在哪里。
记者毛瑜琼实习生何振男
非洲游客参观江山西砚专卖店。资料图片
这里有世界自然遗产地和国家4A级景区的江郎山,国家5A级景区的开化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700多年历史、全国仅存的两个孔氏家庙之一的孔氏南宗家庙,完好保留着19世纪风格的廿八都古镇……这些旅游圣地吸引着越来越多人来衢州游玩。可是,能让游客记住衢州的旅游纪念品却难觅。来自义乌的小洛咨询衢州市欢乐旅行社的总经理纪建成:“难道衢州只有‘三头一掌’?再好也不能多带啊,何况我们那里的超市也能买到……”
近几年,衢州旅游业发展迅猛,然而,“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中,衢州购物一直是衢州旅游产业的一块软肋。据资料显示,按国际标准,纪念品收入一般占整个旅游行业收入的30%,中国香港可达60%,中国内地约占20%,而据我市旅游部门的统计,衢州还不足17%。
对于如此有钱可挖的旅游纪念品,衢州为何占比这么小呢?为此,记者展开了调查。
品种单一
多以土特产为主
记者对来衢游客做了一次摸底调查,发布的问卷涵盖市内外游客,各年龄段均有。结果显示,62%的游客最喜欢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25%的游客最喜欢土特产品,10%的游客不喜欢购物。
但是巨大的市场需求却与旅游市场的现状形成极大的反差。记者走访市场时发现,衢州旅游产品以土特产品为主,如发糕、胡柚、粉干、茶叶、猕猴桃、“三头一掌”、麻饼等,而工艺品、纪念品则相对较少,具有衢州特色的更少。
来自上海的游客姜爱才女士告诉记者,她们想带点具有衢州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回去馈赠亲友,可是问了一下导游说,“三头一掌”最有名,可是食品一般都比较大盒难拿,而且还有保质期,最后她只买了一盒“三头一掌”,略带失望地回去了。
“游客的购买欲望还是比较强的,经常有游客要求我们带他们去购买衢州特色商品,我们一般会带他们去‘不老神’、‘一粒志’这样的门店。”飞扬旅行社总经理黄美媛坦言,外地游客来衢旅游,或多或少会选择购买一些特色产品带回家,只是衢州的旅游纪念品产品结构太单一,要么就是体型较大的土特产,而且土特产吃了就没了,很难让外地游客记住衢州。要么就是体积较大、价格较高的工艺品,而且工艺品的宣传力度不大,知名度不高,加上品种繁杂,导游也不知道该带游客去哪儿买。而适合携带又具有特色的工艺品却很难找到,于是造成了“游客在衢州想花钱都花不出去”的现象。
无处可买
缺乏大型综合购物中心
“游客临走时,想买点特产回去,我都不知道带他们去哪,去了土特产店只能买一些土特产,如果游客还想再买点别的,就又得跑别的地方买了。”一位姓仇的导游每每接待完外地来的游客,总是非常尴尬。
仇导游说,她特别希望衢州能有像云南那样的“七彩云南”旅游特产专卖场。“去年,我带了20人去云南旅游,大家光买纪念品就花了近10万元,人家消费环境好,物品种类多,品质有保障。”
记者了解到,目前衢州市内不少景区(点)旅游纪念品形式单一、缺乏整合,旅游商品不是在超市就是在个体专卖店内,经营较为分散,并且没有形成连片规模化经营,大多仍是以企业小规模门面经营为主,单打独斗。“目前一些企业的旅游纪念品销售都依赖自身专卖店,但由于专卖店数量有限,加上绝大多数不在游客集中的景点区域,游客甚至连导游也不知晓。”
尝试“流产”
旅游产品开发需各方发力
近年来,对于旅游商品的经营,也有不少人在尝试。2004年,在市区城隍庙有了衢州第一家大型旅游商品农副产品展销中心;2009年,市区三衢路上又开了一家大型衢州特产购物超市;2010年,市区荷花中路再次出现了一家类似的购物中心……但最终都因为特色商品太少,生意过于冷清,而不得不关门闭业。
江山西砚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徐则文说,虽然在每年的政协和人大会议上,有很多提案是关于旅游产品开发的,可是落实到实处的却很少。如果从前期的产品研发到销售推广都有相关政策,那么一些富有衢州特色的旅游产品或许就会出现了。市旅游局市场开发处祝天生告诉记者,旅游购物这一市场很有潜力,但商场里的商品一定要品种多、有特色、便于携带,市旅游局也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如开展“衢州十佳旅游商品”评选,邀请相关企业参加每年一次在义乌举行的旅游商品博览会。但对于如何促进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发展,产业链的形成等更深层次的问题,光靠旅游部门一家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这需要政府部门进一步对这个行业加以重视,给予一定的引导以及政策上的扶持,不然光靠一两家企业很难带动一个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