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有两件事载誉全球:一是萧山围垦,被世界粮农组织誉为“人类造地史上的奇迹”;二是萧山花边,被世人赞美是世界工艺品中的“东方奇葩”。萧山花边艺术馆,正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这绝美的“非遗”技艺而存在。
三个萧山土著的“中国梦萧山情”
萧山花边艺术馆馆长洪献耕是萧山文艺界名人,说起办馆初衷,还牵扯出一段佳话。
洪献耕的好友赵锡祥是萧山花边行业唯一的一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去年8月,赵锡祥把成立萧山花边艺术馆的想法告诉了洪献耕,两人一拍即合。赵锡祥把自己多年制作和珍藏的花边精品无偿捐献出来。但由于资金和场地问题,花边艺术馆还是没能落实。一个偶然的机会,洪献耕的另一好友——河庄街道的生意人高列军听说了他们的想法,当即答应无偿提供场地和筹措资金。就这样,萧山花边艺术馆终于在今年5月正式开馆了。
“我们三个都是土生土长的萧山沙地人。现在人们都说中国梦,那么这家花边艺术馆就是我们三个萧山土著的中国梦,里面收藏的并不仅仅是200余件罕见的花边珍品,更是我们这辈人对一个时代的纪念以及对萧山这片土地热爱之情!”洪献耕激动地说。
针尖上的城市记忆
萧山花边源于意大利威尼斯。威尼斯的花边以精美繁复的图案著称。据《中国实业志》记载,民国8年,上海商人徐万庆到浙江萧山传授意大利挑花技术,并招收了24名妇女当学生,随后在萧山坎山街开设了萧山县第一家花边厂——乔治花边厂。从此,萧山农村妇女学习这种挑花技艺的越来越多,1959年被正式定命为“萧山花边”。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萧山花边进入鼎盛期,花边挑制女工最多人数达20余万,花边厂100余家。当时萧山花边的产品风靡西方市场,特别是在意大利、希腊等国家,人们非常喜欢这种产品。
赵锡祥创作的100多个萧山花边,有90多个被订走,海外订单纷纷如约而来。因为“万缕丝”的货号是“5801”,老外见到赵锡祥,都不叫他名字,而亲切地叫他“5801”。据统计,在上世纪70年代萧山花边每年产值达到3000多万元,利润200多万元,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
赵锡祥告诉生活刊记者,过去老一辈的沙地女人对挑花是有着特殊情怀的。小小花边里,所记载的是她们的青春岁月。沙地老屋的滴水檐下,夏天的南瓜棚下、弄堂里,总坐着很多挑花边的女人,少时四个五个,多时十余个。
让萧山花边走得更远
从最盛的20万挑花大军,到如今只剩下青龙花边手绣坊一家手绣坊,手绣萧山花边正在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进入二十世纪后,萧山花边普遍采用机器生产,并逐步电脑化。赵锡祥感叹,手绣出工慢,又挣不到什么钱,年轻姑娘愿意学花边手艺的越来越少。不少花边技艺后继无人,现在的小孩对萧山花边几乎已经没有概念。
萧山花边艺术馆这家民办非盈利艺术馆存在的意义,便是要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看到并且学到“萧山花边”这项绝美的“非遗”技艺,让萧山花边“活”起来,“红”起来,走入人们的时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