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高校体育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其中规定,毕业时,大学生体育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处理,即拿不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将列入档案,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这意味着若体育不达标,学生将无法得到奖学金。
新规一出,下沙不少大学生捶胸顿足,大呼救命,宅太久了,这可咋办呀?
学业压力和宅文化
阻碍体育锻炼的两大杀手
“对于部分大学生来说,体育锻炼或许是一种负担。现在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是逐年在下降。”浙江工商大学从教体育教学三十年的葛惠华老师不禁感叹。
吴瑞东,是浙江工商大学大三的学生,在朋友圈里是公认的学霸,身高170厘米,体重却只有54公斤,挺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厚厚黑框眼镜。上大学以来除了体育课,他从不锻炼。大一开始,只要有空就自己一个人耗在图书馆或者待在自习教室里。现在正在努力准备考研的他更是没有闲暇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吴瑞东说,每天从白天复习到晚上已经很累了,只想赶紧回寝室洗洗睡,哪还有心思去锻炼。
像吴瑞东一样的同学在高校里面挺多,不是对体育不感兴趣,而是平时学习压力较大,导致没有时间去参加锻炼。
当然,除此之外,“宅”文化的蔓延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大学里,网络是个比体育运动更能吸引人的打发时间的途径,通宵打游戏、看剧的人大有人在。
小林在大学里是个典型的宅女,平时一放学基本上都在寝室待着,很少出去外面运动。“现在我们对于体育课的态度,就是为了在期末考试中尽量取得过得去的成绩,并没有把体育作为自身的爱好来发展。”小林说。
从现在开始锻炼
体育达标不是难题
面对新规,小林这些天开始每天早上跑步健身,但是对自己是否能够通过体测她一点信心都没有。
“从小体育就不好,大一大二又全宅着,体育课也是应付应付,这可怎么办呀?”小林说,才跑了两天步就感觉吃不消,特别着急。
“新标准规定若体测达不到50分,就不予毕业,这让不少大一、大二学生有些担心。其实,要想测试达到50分以上,并不是一件难事。”葛惠华说,只要同学们能摆正主观意识,提高体育课的效率,平时稍微加强锻炼,体侧达标就不是问题。
虽然新标准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大学生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但是有些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会萌生出不良的想法,找人代考,弄虚作假,这严重违背了体育锻炼的初衷。
下沙某高校体教部主任表示:“只要学生好好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都能顺利通过,不用担心通不过。新规硬指标的初衷是促使学生重视体育锻炼,提升体质还是应该从培养大家的运动乐趣入手,多一些创新方式来吸引学生参与。”
目前,下沙的各大高校基本上都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决策有机结合,学生们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挑选自己热衷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