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起点,也是路的终点。它可以挡住你前进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着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新,是它的通行证。
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注意】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过了高考,那些年学过的物理化学政治历史……也许渐渐都忘了,但语文,在字里行间,永远和每个人如影随形。所以每年高考,作文题就成了最受人关注的高考题目。
在某网站昨天发起的作文调查中,截至当天15:30,超5万余网友进行投票,结果是安徽材料作文“剧本修改谁说了算”以高票当选“最奇葩”“最难写”作文题,网友说最让人不知所云。
重庆卷作文题“租房”紧随其后名列第二。
今年浙江的高考作文“门与路”,倒没有引起什么争议。
在看热闹的外行人眼里,浙江作文吐槽点也就是:出题老师在赤裸裸地提醒:别以为上了大学就不用学习了,甭管上大学是轻松还是继续头悬梁锥刺股,你都得先考上大学。
在作家、大学教授和中学语文老师等内行人眼里,“门与路”沿袭了浙江高考作文命题一贯的文艺范,大白话不是浙江语文的风格。
原《中学生语文报》执行总编辑涂国文说:命题水平应该说居于全国中上游,难度系数不大,考生人人都有话可说。
《收获》杂志副编审、作家叶开:
今年题目发挥空间大
浙江省的这个题目很明确,就是对于门的思考。
门既通路,也可能成为阻隔。必须经过门,但又不能止步于门,大学也一样。进入大学之门不是到了终点,而是人生的新起点。我觉得这个题目可发挥的空间很大,也容易审题,给考生充分的自由。
这样的考题,考生之前如有丰富有效的阅读积累和表达训练,写起来是很容易的。同样的题目,在审题基础上,最看考生的发挥,而且是在限定条件下的发挥。
门不必简单地看成有形的房门、楼门,也可以看成无形之门。大学有形之门和无形之门,可以分析为“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你不能止步于进了大学校门,而要更加努力,这扇大学之门进去之后,还有无穷尽的门。所以,发挥不必拘泥于某一个层面,在不离题的基础上,展现你的逻辑思维、想象力,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总的来说,本次浙江作文题还是中规中矩的,在命题艺术上,与今年天津卷、全国卷有一些不同。
诗人、浙大教授蔡天新:
要给作文一颗自由的心
浙江高考作文“门与路”,意思挺好。
门与路这个话题,其实可以谈的话题很多,比如旅行。家是出发的地方,也是旅行的目的地,有家(门)的出游是旅行,无家的出游是流浪;又比如国家,选择计划经济或是市场经济的道路,抵达的是不同的目的地(门)。但如果说大学,学生们也要明白,进了某所大学的门,并不意味着人生便确定了。北大也好,清华也好,并不都是金饭碗,反而社会对你期望值高了,将来责任也增大了。个人以为,一颗自由的灵魂和翱翔的心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这是一个可以给同学们想象的自由、可以展开来写的作文题。但要避免理解成只有一个方向,只有一条路,只有上大学的门与路,那就局限了。
现在的高考作文,都期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抑制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有个性、不同化,尤其在准备高考的漫长时光里。但就我个人来说,比较喜欢湖北的今年作文题《山顶的风景》,最有沧桑感和诗意。
独立语文教师郭初阳:
防止思路“自我缩小”
看材料,我觉得这个作文题分成2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人生的门和路,是一个哲理性命题;第二个层面则围绕大学这个层面,进了大学之后,人如何发展。这两个层面有大有小,范畴不一样。
从我理解的角度,这个作文题学生写作的时候,要防止思路“自我缩小”,从第一个谈人生哲理的层面,缩小到了大学的门和路的层面。学生到底是谈论人生的哲学层面,还是谈大学的门和路呢?学生要在短短几十分钟写作时间里,迅速审题,很容易在理解上出现障碍。
从材料的关联度看,打开门才有路,这会让人产生联想,只有考上大学,才有门和路?其实不是,否则没读过大学的人,会作何感想。在这个角度说,作文题有点夸大了大学的作用。
材料里说,大学之门,一边连接着已知,一边通向未知。高三学生都还没读过大学,大学对他们来说还是未知数,是他们未来的路,那么关于大学写点什么好呢?这里就需要一些前瞻和展望,要点是有论据,避免空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