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来,毛小星累计献血达55次,总量29800毫升,相当于6个成年人的血量。他捐献的全血和血小板,至少救了49条人命
当别人把荣耀挂在嘴边,41岁的毛小星却把“勋章”藏在臂弯里。手臂上密密麻麻的针孔印,默默记录了他11年的献血史。
毛小星是临海人,当了21年的厨师,也当了11年的献血志愿者。11年来,他累计献血29800毫升,相当于6个成年人的血量。
“人生短暂,总要做点像样的事留在世上。”在他的眼中,抽走一袋血,救活一条命,就是一件很值得的事。
大年初三,他从临海赶到椒江来献血
2003年6月,一辆采血车驶进毛小星所在的单位。彼时,毛小星对献血还一无所知。“正赶上非典,大家都恐慌得很,献血热情也大打折扣。但是听说血液能救人,我就撩起袖子献了。”于是,毛小星毫不犹豫地献出了第一袋血。
第二年,毛小星经过临海崇和门广场,看见一间献血屋就走了进去。从此以后,献血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2010年,毛小星在椒江找了一份食堂大厨的工作。单位离台州市中心血站挺近,毛小星如愿以偿成了一名血小板捐献志愿者。与献全血不同,血小板的捐献周期是半个月。
渐渐地,不知情的同事们发现,大厨的行踪变得有点神秘。每个月,只要接到一个神秘电话,第二天午休时,毛小星就会消失两小时。急匆匆赶回来时,手臂上的止血贴还来不及撕去。好一阵子,同事们都以为毛小星生病了。后来误会澄清了,大家对他肃然起敬。
上班有休假日,献血却是随时应召。今年春节,毛小星又接到了血库告急的通知。大年初三,他瞒着老婆来了一趟椒江。献完血小板后,又赶回了临海陪家人。“春节难免大鱼大肉,趁大吃大喝开始之前献了血小板,质量才能合格。”毛小星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为了献血,三餐吃素已养成了习惯
11年来,毛小星的工作换过好几份,献血的事却从没停过。
献血前,除了早睡,他的三顿饭还要忌口。早餐时,他不吃最爱的肉包,改吃口味清淡的白馒头。前一天的晚餐和当天的中餐,他也只吃两个蔬菜。“看到毛师傅吃素,我就知道他又要去献血了。”同事陈基说。
如今,毛小星在台州市国经商贸有限公司的食堂上班。在陈基的印象中,毛小星在工作上很勤快,生活上却是十足的宅男。尤其到了夏天,毛小星虽然长得清瘦,却是怕热体质,一到夏天后背就汗涔涔,午休时在单位“躲日头”,鲜少会出门。不过,献血的日子却成了例外。上周五,他顶着30℃多的高温去了一趟血站,献了双份血小板。
宅归宅,对于自己的身体,毛小星一点也不含糊。一年到头,他极少生病,也从不打针吃药。面对记者,毛小星还吐露了自己的心声:“只要身体好,我会一直献血到老。”
他会管账,
献血却是一笔“糊涂账”
毛小星当厨子,其实也是半路出家。中专时,他学的是会计专业。他学以致用,把厨房里的账目算得明明白白,但是,献血的事却成了一笔“糊涂账”。
你献了多少血?记者问起时,毛小星连个大概的数字都说不出来。去年,他嫌一本本献血证存着麻烦,就再也没领过了。血站的电脑有他的献血记录,一年多了,毛小星也从没过问。同事陈基也曾好奇,他数过毛小星手臂上的针孔印。无奈,针孔密密麻麻,新旧交错,怎么也数不清。
“只要献血能救人就好了,我不图其他的东西。”毛小星说,献血是自己一个人的事,他从没想过让别人甚至家人知道。至今,妻子和女儿都不知道他每个月要献血小板。
一直以来,毛小星的想法都很朴实。一如20多年前,他把一笔装着“巨款”的钱包归还失主时。
那年是大年廿九,高中生毛小星捡到一个银行职员的钱包。里面装着的200元钱,相当于他20个月的生活费。当天,毛小星和父亲坐汽车、轮渡,辗转找到了失主所在的章安一家银行。为了表达感谢,后来失主每年都往他家寄一封贺卡。5年来,毛小星却没有回过一封信。“捡了东西还回去是应该的,这事没什么值得惦记的。”毛小星说。
昨天,记者从台州市中心血站查询得知,这11年来,毛小星累计献血达55次,总量29800毫升,相当于6个成年人的血量。“他捐献的全血和血小板,至少救了49条人命。”血站一位姓江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