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成功着陆,实现37年来首次对月球的“软着陆”后,月球资源开发及月球归属权等老话题再次引起广泛争议。有专家表示,目前无人能宣称对月球拥有所有权。
“美国之音” 16日报道称,中国的“玉兔号”探测车正对月球表面进行探测并开展一系列地质调查,目前其正向月球西部进发。在此次探月任务开始前,中国科学家曾将月球形容为“潜在矿物资源的源头”。报道评论称,虽然“嫦娥三号”着陆引发了世界对于未来月球资源开发的争论,但科学家们普遍认为,此次中国开启了人类太空探索的新篇章。英国《金融时报》16日评论称,虽然尚不清楚月球表面下有什么样的资源,以及是否是地球上十分稀有的,但中国将月球看成未来资源,这已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
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称,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去年年底在一场航天工业发展会议上表示,俄罗斯应考虑建立月球基地等空间探索项目,重获航天强国地位。俄科学院航天研究所所长列夫·泽廖内表示,月球被视为“第七大陆”,俄罗斯正制定一项长期探月计划,以建立永久月球基地为目标。探月计划起步阶段,俄将发射月球轨道探测器和月球着陆探测器,从月球南北极采集月壤样本带回地球。他认为,月球蕴藏包括稀土在内的多种资源,开发前景广阔,可以弥补地球资源的短缺。他表示,俄计划从2015年起发射月球着陆探测器,考察月球南北极。2020年后发射月球车,实施登月探测。2023年着陆探测器再赴月球收集标本,留在月球的月球车和着陆装置将成为构建月球基地的首批基础设施。
英国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行星科学教授伊恩·克劳福德表示,目前,全球没有哪个国家能宣称对月球拥有所有权,1967年制定的《外层空间条约》对月球的法律地位做出规定,明令禁止任何国家将月球占为己有。当时世界普遍认为只有国家才有能力探月。但克劳福德认为,现在应该要对《外层空间条约》进行修改了,在未来数十年,私人公司对月球进行经济开发从技术上来说将会完全可行。即便月球上没有矿产资源,但太空旅游正悄然受追捧,有人会想到通过收费将游人送入太空,而对于这些,《外层空间条约》并未涉及。
美国“月球档案”网站刊登的一篇文章称,对于究竟谁能决定未来月球开发进程,存在的争议越来越多,但最终一切逐渐明朗,那些直接参与或对开发月球有兴趣的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等应该对月球未来负责。该文章还给出了解决月球争议问题的答案,那就是“建立一个独立、拥有主权的月球共和国”,制定一个开发资源、定居的长期计划。美国CNN曾援引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航空和空间法研究所负责人保罗·邓普西的话称,对于月球所有权问题,全球各国需坐在一起并制定新的条约。
英国《金融时报》16日报道称,《外层空间条约》并未涉及私人企业内容,这明显是一个漏洞,克劳福德称要坚决堵住这个漏洞。法国《费加罗报》文章称,尽管一些欧美专家仍在挑剔“玉兔”和“嫦娥”存在的不足之处,但在公众眼中,中国已在本轮登月竞赛中占得了先机。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报道称,从休眠中被唤醒的“玉兔”已开始对月壤进行科学分析,这是1976年苏联“月神-24”后,在月球表面进行类似操作的第一个科学探测机器人。
中国航天专家庞之浩17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人类对月球的开发分为“绕月、落月、驻月”三个阶段。中国“嫦娥三号”还处于对月球的科学探测阶段,而要实现对月球资源的开发,需要等到人类“驻月”阶段。事实上,美苏当年已经对月球进行了众多科学探测,相比之下,中国的探月活动还有一定差距。
庞之浩强调,即使未来中国具备月球资源开发能力,按照1984年联合国通过的《指导各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协定》(即“月球协定”),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人类共同财产,任何国家、团体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但允许各国开发利用。也就是说,谁先开发,谁先得利。显然,这是一场比拼速度的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