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女子胃中长出两颗巨大结石 连喝3天可乐除石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5-03-06 08:59:22

  苏州市民吴女士非常爱吃山楂,一吃起来就刹不住车,最近竟查出了胃结石,经医院检查发现,她的胃腔内共有两枚直径约5厘米的巨大结石。一般来说,要取出这么大的结石可以通过外科手术,也可以通过胃镜下碎石,但这都不是件易事。吴女士吓坏了,医生最后给出一条治疗方案——喝可乐,喝了三天可乐后,两枚结石都消失了。通讯员梅嘉现代快报记者王玲玲

  胃里发现巨大结石

  吴女士最近老感觉自己上腹部不舒服,经常会伴有反酸、嗳气等症状,起初以为是吃得太油腻导致的,但是清淡饮食几天后还是没有好转,于是来到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科门诊就诊。

  通过胃镜检查,医生发现吴女士胃腔内有两枚直径约5厘米黑褐色固体,表面很硬。后来进一步详细询问,医生得知她曾经大量吃过山楂和螃蟹,于是安排吴女士住院准备进一步治疗。

  据了解,吴女士平时喜欢吃山楂,尤其近一个月以来吃得比较多,一吃起来就刹不住车。对此该院消化科主任王少峰分析,这应该是临床上多见的植物性胃结石。植物性胃结石多数因为患者进食柿子、山楂、大枣等果物后引起的,一般来说,柿子一次只能吃一两只。此类食物中含有大量具有收敛作用的鞣酸,在胃酸作用下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鞣酸蛋白,后者与果胶、树胶及纤维素黏合在一起而形成胃结石。另外,胃蠕动功能减退及幽门狭窄等可致胃排空减慢也是胃结石形成的因素。

  喝了三天可乐,结石没了

  “一般来说结石可以通过外科手术取出,也可以通过胃镜下碎石取出。对患者来说非常痛苦,对医生来说也很麻烦。”王少峰介绍。

  吴女士没有想到自己贪吃山楂会惹上这样的麻烦,既懊恼又害怕。不过这一次,医生们向吴女士提出了可乐疗法,顾名思义,即喝可乐治疗胃结石,吴女士对此半信半疑。

  事实上,国内外临床上都曾经有过用可乐治疗胃结石的案例,这一次王少峰主任带领的团队做好了两手准备,一方面,吴女士入院后接受可乐治疗,每日三次口服可乐。另一方面,为吴女士进行各项术前常规检查,准备必要时行胃镜下碎石或外科手术取石。不过,可乐疗法非常奏效,在服用可乐三天后,吴女士复查胃镜,两枚巨大胃石已完全消失。

  “可乐疗法”不能随便用

  可乐能溶解结石?对此,王少峰解释,可乐中所含气体、酸度及其他有效成分,对溶解结石有一定效果,但医学上可乐治疗结石并不是酸碱中和这么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乐中也含糖、碳酸水、磷酸、咖啡因等成分,并不适宜糖尿病患者、胃溃疡等患者喝。因此“可乐疗法”看似神奇,但切记不能乱用。

  王少峰强调,使用“可乐疗法”需因人而异,目前只发现可乐对植物性胃结石有帮助,其他类型胃结石还要依靠传统方法。即使是植物性胃石,也要考虑可乐刺激胃部的副作用。此外,胃结石在胃里滚动,常常损伤胃壁,造成胃溃疡。而可乐作为碳酸饮料又恰恰是胃溃疡的大忌,过量饮用容易造成胃穿孔。为此,在让吴女士接受可乐治疗之前,医生们已经对吴女士的胃肠功能进行过综合评估。“她四十岁左右,胃肠功能均比较好,所以才能确认可以使用可乐疗法。”王少峰说。

  对于本身有胃肠疾病的患者,也不是完全不能使用“可乐疗法”。王少峰介绍,对于有糖尿病、碱中毒、电解质紊乱等症状的胃结石患者,可以先行使用药物治疗,待综合评估确认“利大于弊”后,即可使用“可乐疗法”,关键即在于必须在医生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

  另外,王少峰还提醒市民,可乐不能多喝也不能随便喝,比如可乐和牛奶一起喝也会因为钙盐沉积导致结石的产生。孕妇和儿童更加不能过度饮用,以免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来源: 现代快报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