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的吴莎莎。
编者按:如果时光倒回30年前,现在看来再普通不过的涉外婚姻,绝对是一件新奇的事情。在情人节来临之际,名城新闻网记者辗转找到了苏州的首桩涉外婚姻,一起来看看那年那时,一位苏州小娘鱼的那场奋不顾身的爱情。
“如果她没有嫁到国外多好,现在老了还能陪在我身边。”已经过去了30多年,徐树萍老人提起女儿吴莎莎的婚事,态度还是那么坚决。她说,自己很不喜欢这个洋女婿,至今家里连他的一张照片都没有。
观前街南侧有条颜家巷,小巷虽深却繁华,两侧的居民房大多改成了商铺,徐树萍家就在这条小巷的深处。推开涂着黑漆的木质大门,徐树萍老人正在院子里晾晒衣服。
家里摆设很简陋,很多家具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式样,放在客厅的电冰箱门没有关,里塞满了各种食物。院里一株正盛开的梅花,淡淡的香味四溢在家中的各个角落。
徐树萍说,女儿吴莎莎从小到大都在这里度过,这里留下了她太多的记忆,因此,从女儿远嫁国外至今,家里的东西几乎没有变过。“我今年已经79岁了,如果她没有嫁到国外多好,现在老了还能陪在我身边。”她说。
说起的女儿的婚事,虽然已经过了30多年,徐树萍的态度还是很坚决,不同意女儿这门婚事。她说,自己很不喜欢这个洋女婿,至今家里连他的一张照片都没有。
吴莎莎本是苏州大公园医务室的一名医生。在改革开放初期的那个年代,这是一份让人羡慕和尊重的职业。因此,在徐树萍的眼中,女儿不仅漂亮而且能干。
1983年的“五一”劳动节,26岁的吴莎莎前往杭州参加庆祝活动。期间,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孟加拉青年卡德尔。那一年卡德尔28岁,正在无锡轻工业学院(现江南大学)留学。活动快结束时,两人互留了通信地址。
吴莎莎回到苏州不久后,就受到了卡德尔的来信,信中表明了对她的爱意。吴莎莎虽然感到惊讶,但她并不排斥这位外国小伙,心里对他还是存些好感,信件你来我往,很快两人就确立的恋爱关系。
刚开始,吴莎莎不敢将恋情告诉母亲,只是说卡德尔是一位外国朋友。徐树萍以为卡德尔是女儿的好朋友,加上对方又是外国人,显得非常热情,每一次都会做上一桌丰盛的饭菜招待他。
当吴莎莎将恋情告诉徐树萍时,她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坚决不同意和卡德尔在一起。徐树萍受过良好的教育,当时还是一名电台播音员,在她的眼里,卡德尔“长得黑不好看,而且其所在的国家又脏又穷”,女儿嫁过去肯定是要受苦的。
但吴莎莎已下定决心和卡德尔在一起,当卡德尔再来吴家时,受到的待遇和之前简直天壤之别,吃到的不是美味佳肴,而是闭门羹。有一次,为了见到吴莎莎,站在门口就是不走,徐树萍一气之下,将他带到了观前派出所。
由于卡德尔是外国人,他们的恋情很快受到了无锡轻工业学院、无锡外事办等部门的重视。当时国家对涉外婚姻的要求是放宽政策,快速办理。于是,无锡市相关部门积极联系苏州的相关部门,要求做徐树萍的思想工作。
徐树萍回忆说,当时单位领导多次找她谈话,要求答应女儿的婚事。但她的态度非常坚决,“就算死了也不答应这门婚事”。
为了“控制”女儿的行动,徐树萍特地将母亲从南京接到苏州,对吴莎莎严加看管。
由于矛盾不断激化,吴莎莎的恋情惊动了江苏省的相关领导。当时,省政协副主席亲自做徐树萍思想工作,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但吴莎莎和卡德尔的态度也非常坚决。吴莎莎说,如果卡德尔和家人让她二选一,她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卡德尔,“死也要在一起”。卡德尔也表示,如果自己不能和吴莎莎在一起,将死在中国。
最终,无锡市公安局、民政局、无锡市轻工业学院和外事办等部门经过研究决定,同意吴莎莎和卡德尔结婚。1984年4月1日,吴莎莎和卡德尔登记结婚。对于女儿作出的决定,徐树萍非常的痛苦和失望,她把所有的错都归结到卡德尔身上。
吴莎莎和卡德尔先是回到孟加拉,后又移民到西班牙,一直到现在。1986年,吴莎莎的儿子出生,不久后,她就将儿子送到母亲身边,希望通过儿子让徐树萍接纳卡德尔。徐树萍对于小外孙的到来非常高兴,但她却无法接纳卡德尔。
徐树萍说,自己老了,有时非常想女儿能够回到自己的身边。可静下来仔细想想,女儿也老了,她也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人选择的道路只能自己走,只要女儿过得安稳、幸福她也就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