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於菟”这种罕见的民俗活动引起了有关专家和学者的关注,有人认为此是一种楚风古舞,是楚文化在青藏高原的传播,亦有人认为其源于古代羌人,是古羌人纯朴意识的反映,学术界的争论让“於菟”这一民俗活动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至今尚未揭开。
“於菟”举行地的年都乎是一个古堡式的村落,相传为明代屯垦戍边的军士留此居住而形成,同样这里也是藏传佛教热贡艺术的发祥地,现在村里70%的人靠制作唐卡和堆绣为生,但每逢农历十一月二十日出门在外的艺人总会想办法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参加村里重要的“於菟”。
年都乎村民深信跳“於菟”能带来好运,所以对迎接“於菟”的准备工作不敢有丝毫懈怠,“农历十一月二十日是一年中最不吉祥的日子,传说这一天年都乎曾野兽出没,疫病猖獗,有一支蒙古大军扮成虎豹模样,为村民驱兽祛病,于是这个风俗就流传了下来”,年都乎村民卡先说。
10日14时左右,便随庙钟的召集,扮演“於菟”的七个小伙子走进山上的二郎神庙,赤裸上身,先用煨桑香灰涂抹全身、面部,洒进头发里,再用墨汁从脸到脚画出虎豹斑纹,头扎念过咒语的白纸条,腰缠红布,手执棘枝,因“於菟”有大小之分,此间画法略有差异。
伴随拉哇(藏语:法师)击鼓诵经,请求授予法力并给“於菟”灌酒结束,“於菟”们并不再与人说话,一阵紧凑的锣鼓响起,大小“於菟”舞出庙门,迈着“垫步吸腿”的舞步顺时针绕祭坛三周,而后鞭炮声大作,五只小“於菟”从陡峭的乱石坡上狂奔下山,扑向村庄。
一时间村里变得热闹起来,但家家户户却院门紧锁,村民们便挤在狭窄的巷道里。
“於菟”进村有固定的线路,通常小“於菟”由古堡的西北角攀墙而上,然后“兵分两路”在村里开展驱病祛邪的行动,因古堡内庄廓密集,小“於菟”进入各家不走门不走道,而是翻墙越瓦,两只大“於菟”则伴着拉哇的锣鼓,缓步下山,在街中巡望“震慑”。
村民会在巷道或是房顶“於菟”必经之处虔心守候,至“於菟”到时,恭敬地将为其准备的“於菟”馍馍串在所持的棘枝上,“‘於菟’馍馍烤制前先要把和好的面在家人身上贴一贴,现在他们带走馍馍的同时也带走了疾病和恶运”,年都乎村民才让措说。
“於菟”行经之处,不时有生病的村民匍匐在路上,以让“於菟”从其身上跨过,驱赶走病魔。尽管有固定的路线,但小“於菟”要去谁家全由“神意”指使,入院后如猛虎扑食,大快朵颐,有时还会将生肉叼在嘴上带走。
经过一个多小时,两路於菟与拉哇在村东头的城门口会合,以青稞酒热身后在鞭炮声中冲下隆务河,并把一部分“於菟”馍馍扔入河中,而后用冰水洗净身体,跳过火堆,意在水火阻断妖魔和瘟神回村之路。
据了解,“於菟”系列民俗活动曾在隆务河流域部分村落中流传,现仅在年都乎村传袭,且已处于濒危状态,目前,土族“於菟”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已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