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3日电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大埔红石门早前发现一条长约11米的鲸鱼尸体,渔护署将之转交香港城巿大学处理,制成香港有史以来最大型海洋哺乳动物标本,拨作教学用途。负责有关事宜的城大动物医学院总监王启熙表示,处理巨鲸困难重重,单是去除鲸油就要把其骨头煲20多次,不过现时工作进度良好,预计最快明年年底可以把标本悬挂在城大图书馆内展示。团队更会将标本以3D打印机技术,制成易于携带的模型,作为兽医学系实物教材。
王启熙日前与传媒分享了其团队在过去9个多月制作标本的历程。他指城大动物医学院于今年3月底接收的鲸鱼尸体,经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化验证实为角岛鲸(Omurai) ,“出现于东亚洲水域的角岛鲸,世界上数量不算多。”
割到刀变钝靠尸虫“食”肉
制作这巨型标本并非易事。王启熙忆述,团队在接手鲸尸后,由于时间紧迫,自己连同3位工作人员只有两天时间清除鲸肉,保留鲸骨。普通的刀子根本难以宰割鲸肉,“不出15分钟,手上的刀子已变钝。”除了以刀宰割鲸肉之外,下一步就靠依附在尸体上的尸虫、苍蝇以及细菌吞噬鲸肉。
煲汤除油环保回家煲惹妻怨
其后,鲸尸要经历3至4个月的浸水过程,下一步就是去除其身体上的油分。由于鲸鱼有很多脂肪和油分用来浮动和保暖,故如何除油是重要的一环。王启熙笑言,除去鲸鱼身上油分的过程就如烹调“猪骨汤”,“先要把骨放在约90摄氏度的热水里,不停地煲,令油分自然流出。”他曾携带较小型的骨头回家“煲”,“太太也会有少许微言。”他举例以鲸尸上最大的头骨而言,就要煲20多次才能去除油分,故头骨仍在处理阶段。
“煲骨方”是城大团队参考了欧美的处理方法,可免用化学剂“哥罗芳”,减低对环境的破坏,手法较天然。除油后,风干过程同样重要。王启熙预计明年年底将可把整条鲸骨重新排列,再与城大工程系商讨如何把标本稳妥地悬挂在城大图书馆内。
王启熙表示,乐意与动物标本界分享这次经验,更已经突破地采用3D打印机技术,把庞大的鲸骨打印成易于携带的模型,作为兽医学系实物教材。他透露,城大拟成立水产研究中心,令学生有机会更深入了解鲸鱼和中华白海豚等珍贵海洋生物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