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房产频道_2013 > 家装家居
不花冤枉钱 铺装地板留心安装损耗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12-20 09:50:37

  家居装修时,建材的开销是笔大数目。对于地板材料,虽然地板用量与装修面积有关,但采用不同的安装方法,也会有不同的安装损耗。事实上现在有很多业主家的地板安装损耗很高,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地板知识课堂就来解答这个问题。

  地板安装损耗大

  据家住南郊的王先生反映,为了选购地板,他转了很多卖场,最终在一家品牌地板专卖店内选中了一款每平方米为268元的实木多层地板,商家承诺赠送踢脚线。可在订货的时候商家说地板要加收大约5%的损耗。之后商家派人去王先生家测量了实际铺装面积,为51平方米,商家表示,加上损耗需订购56平方米的地板,再按实际铺贴情况多退少补。可在实际铺装时,王先生才发现商家送的踢脚线根本就不能用,他又花钱另买了踢脚线,铺装完后,56平方米的地板全部用了,但其中有好多大片的剩余地板还能再利用,王先生感觉很可惜。邻居告诉王先生说,他家的损耗不到4%,王先生便算了一下自家损耗,发现竟高达9.8%,这让他很气愤,“为何同样的室内面积,自家铺的地板却比别人的损耗率高出一倍多,多花了2000多元的冤枉钱?”

  出现这种情况的还不止王先生一家,许多家装业主都曾有过类似遭遇,向商家讨个说法,业主们得到的却是一番推诿之辞。什么“户型不同损耗率也不尽相同”,“地板铺装是个手工活,难免有偏差”。另据一份地板安装损耗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60%参与调查的网友表示,自己家的地板安装损耗超过了5%,甚至达到7%以上。

  恶意损耗侵害业主利益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目前地板损耗是由各个销售商定的,而且各家规定的正常范围参差不齐,这是导致损耗差异大的原因之一。那么,目前本地各个地板商规定损耗是多少?业内人士称,装修损耗是地板装修时的正常现象,这部分损耗是由业主来付的,国家规定装修损耗量不能超过5%,具体是多少只有安装完后才能知道。但实际上还有部分销售人员称,没有具体的损耗规定,铺完损耗多少就收多少的钱。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现在木地板市场鱼龙混杂,乱打损耗在施工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究竟收取多少损耗都是商家自己定的,因此,这便成为部分商家变向的牟利手段,部分商家承诺损耗控制在3%以下其实很难,目前只有少数拥有精湛技术的知名品牌方能做到。对于大片面积的地板而言,虽承诺3%但却加了长退短补,实则铺装下来是远远超了3%。另外,由于消费者对损耗的概念还比较模糊,所以商家事先是不会向消费者说明损耗的。还有不良地板商经常会用恶意损耗增加销售额,导致使用地板的数量增加,让消费者多花冤枉钱。

  弄清损耗谨慎消费

  木地板安装损耗到底多少才算正常,目前国家还没有相关标准或文件规定,只是不同的商家在出售地板时根据户型的特点及铺设的需要自己定损耗。一般而言,户型面积大的房间相对消耗的比例偏低,反之,小户型房间需要的不规则地板多,损耗相对偏高,但如果不是特殊房间和特殊铺装,一般损耗不能超过5%。因此,就地板铺设损耗的问题,业主和地板商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协商、约定。消费者在购买木地板时,应事先弄清楚自己家适合铺什么规格的地板,厂家怎么算损耗,然后再仔细核算实际铺设面积和材料的购置面积,以及地板价格,如果大于5%,就要有所警惕。

  业内人士还介绍了一种最简单的计算方式来帮助消费者做到心中有数,即房间面积÷地板面积×1.05=使用地板块数。另外,在铺设地板的过程中要多留心,及时注意铺设进展,防止铺装者做手脚,若安装工人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蒙蔽业主,故意增加损耗,则侵害了业主的权益,商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了防患于未然,消费者更应选择信誉好的商家,并与商家签订铺装合同便于维权。

来源: 网易家居 作者: 编辑: 徐夏莉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