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春运抢票今明将迎最高峰 铁路部门:"囤票"大可不必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12-19 14:08:33

  图片说明:抢票排队现场。(资料图)

  东方网记者于量12月19日报道:2015铁路春运”抢票”进入白热化阶段。由于春运车票预售期大幅提前,加之退票新政出台实施,不少个人旅客为了买到心仪的车票加入”囤票”大军,12306网站再度成为”战场”。对此,铁路部门表示部分方向即将增开临客,后续仍有运能,过早”囤票”大可不必。

  >>>相关新闻:沪白领夫妻为抢得2张回家"理想车票"已囤积21张

  春运长途汽车票下月17日起开售将分两阶段出售[图]

  想靠"抢票神器"胜出"春运大战"市民亲测:难

  记者亲测抢票软件"威力":11天自动不停刷票终成功

  旅客抢票"屡战屡败"黄牛代购"流程化"专设"接单员"

  铁路部门今年出台新规,网络、电话车票预售期由原来的20天变成60天。照此推算,旅客今天即可通过互联网、电话及手机APP订购明年2月16日,即农历腊月二十八的车票。这也就意味着,截至本周日,明年春节前的火车票将全部放票完毕。结合往年经验,每年的腊月二十七至大年三十是铁路春运节前发送旅客的最高峰,因此预计今明两天”抢票”也将相应进入最高峰。

  由于一时还无法最后敲定明年春运期间的行程,车票预售期的大幅提前,让不少旅客感到措手不及。而另一方面,铁路部门也推出了退改签新规,提前15天以上退票免收退票费。因此,一口气买下春节前连续多日的车票,无疑成为了旅客眼中最为”保险”的做法,个人”囤票”现象于是应运而生。

  ”囤票”真的有必要吗?上海铁路部门表示,”囤票”属旅客个人行为,同时也在规则之内,因此并无不妥。但是,考虑到春运期间的临客未来将陆续加开,旅客与其从现在开始”囤票”,不如更多关注最新的列车车次和票额信息,同时尽可能地确定行程,有针对性地理性购票,以免退票的麻烦和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

  根据铁路部门上月推出的车票退改签新政,旅客提前16至60天退票不收取退票费,提前48小时至15天收取票价5%的退票费,提前24小时至48小时收取票价10%的退票费,24小时内退票收取票价20%的退票费,退票的经济成本大幅缩水。因此,”囤票”潮过后,势必将迎来一波”退票”潮。东方网记者从铁路上海站获悉,目前上海各车站的退票情况总体仍较为稳定,但是由各车站设置的退票窗口数量有限,因此连日来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旅客排队现象。未来”退票潮”一旦出现,退票窗口前大排长龙的景象几乎无可避免。

  上海铁路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18日17时,2015年春运2月4日至15日期间,除了川渝方向及广西方向的车票已基本售罄外,中长途各方向部分车次仍有余票,短途如安徽、浙闽沿海方向及京沪、沪宁杭等高铁动车运能也相对宽松。

  同时,铁路部门将在12月20日和12月26日,分别启动务工人员企业团体和务工自组团体订票服务,无论用工企业还是自主组团都可提报申请,订购乘车日期为2015年2月4日至3月15日,上海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桥站往返各地的春运临时旅客列车部分硬座(及高铁动车二等座)车票。

  此外,明年1月1日起至3月15日止,上海虹桥站将开行4趟至深圳北和广州南的高铁动卧,分别为D905(上海虹桥—深圳北,发车:20:08到达:次日7:08);D907(上海虹桥—深圳北,发车:20:14到达:次日7:14);D931(上海虹桥—广州南,发车:19:56到达:次日7:08);D935(上海虹桥—广州南,发车:20:02到达:次日7:18)。车票自2014年12月20日起发售,预售期暂定30天。没有购买到同方向基础车次春运车票的旅客,也可以购买夕发朝至的高铁动卧车票。

来源: 东方网 作者: 编辑: 徐夏莉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