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仍将是本市主要水源
据北京市水务局水资源处王伟介绍,目前全市年用水量约为36亿立方米,其中21亿立方米是地下水,这其中又有5亿立方米属于超采地下水。“每年从河北购买3亿立方米地表水,再加上本市超采的5亿立方米地下水,这样算下来北京每年有8亿立方米的用水亏空。”王伟告诉记者。南水补足亏空后剩余约2亿立方米,按照北京市的人口增速计算,约能满足4到5年的用水增量。
南水北调来水虽然能够补足亏空,但今后地下水仍然是本市供水水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目前全市供水量60%以上是地下水。南水进京后,地下水仍占全市供水量的50%左右。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的任务依然艰巨。
封填废弃机井防止污染地下水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门头沟区六环附近的军庄村,在一片庄稼地里,记者看到一间小屋孤零零地伫立着。打开屋门,地上是一个类似水泥墩的圆柱体,上面写着“水务局封井”。
军庄村的村民告诉记者,这眼机井已经有约20年的历史,“没人记得是啥时候修建的了。”据介绍,它深约80米,曾主要用来灌溉,但近年来附近河道没水导致机井废弃。
据水务普查数据,类似的废弃机井全市共有4216眼。它们大多开凿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井深从几十米到百余米不等,解决了当年的农业灌溉和农民饮水问题。但近年来,由于水井塌陷、地下水位下降等原因,有的井已经干涸,有的很难取水,逐渐被废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废弃机井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一方面,一旦污水、垃圾进入机井,就会污染浅层地下水;另一方面,分布在田间地头的机井长期废置,容易被杂草掩盖,一旦有人落井,则很难施救。
为加强本市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确保供水安全,去年9月,市政府发布了《北京市地下水保护和污染防控行动方案》,将废弃机井封填作为其中一项重点任务。
按照规划,在全市4216眼废弃机井中,应回填3349眼,彻底恢复土壤结构,封存867眼,待地下水回升后作为应急备用水源。经过两年的努力,目前已完成3073眼自备井封填工作,其中门头沟和延庆已经全部完成。2015年,北京市水务局将封填剩余的1143眼废弃机井。
农用机井装表计量实现精准灌溉
农用机井一直是地下水的取水大户。据了解,农业用水管理一直由村委会作为管理主体,在工程运行管护上缺少必要的投入,在灌溉用水管理上只向群众收取电费。
今后,本市农业用水管理将继续由粗放转向精细化。
在房山区窦店镇的河口村,记者看到,管灌的灌溉方式已经替代了漫灌。走进庄稼地旁的用水计量小屋,呈现在眼前的是用于抽取地下水的水泵和用水计量设备。这台设备类似食堂的刷卡机,村民持“农业用水智能卡”刷卡,出水口开始出水,二次刷卡后出水停止,从而实现了计量到户。设备的电子屏上还会直接显示此次刷卡的用水量、用电量和支付费用。“这相当于把用水量和村民的钱袋子挂钩了,他们自然不愿意浪费水了!”房山区水务局负责人于占成告诉记者,“农业用水智能卡”采用的是预付费制度,先充值后使用。今后,如用水超出一定限额,还将加收一定的水资源费。
类似的精准灌溉已在房山4个乡镇的5个行政村推广,已经有39眼机井安装了农业灌溉用水计量设备,明年上半年还能完成1416眼,剩余机井也在编制方案,争取在明年全面完成装表任务。此外,房山区还计划安装土壤墒情监测设备,更精准地测量和显示农作物需水量,防止盲目灌溉。
据了解,今后全市除了推广精准灌溉,还将逐井发放取水许可证,明确机井用途和取水总量,并将统一收费。根据区县实际情况确定农业用水水价,实行村收村用镇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