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右)与徐瑞鸿祝敏中摄
全旺陶谷三陶轩古名窑内,陈设着不少陶器。姜夏东摄
11月15日,台湾著名陶艺大师徐瑞鸿创办的陶谷三陶轩古名窑在衢江区全旺镇正式开炉点火。在徐瑞鸿看来,“陶艺师的文化根,应回归故土,全旺镇所产的陶制品具有独特的哲学人文之气,正是我一直寻找的心灵‘归处’。”
事实上,早在今年9月初,全国首位普利兹克建筑奖(此奖为每年次颁给建筑师各人的奖项,由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获得者王澍和就与徐瑞鸿一起来到衢江区,以灵动的自然山水为底色,以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为脉,以文化类产业发展壮大为轴,考察了衢江区一些主要的古村落和文化类产业项目。
山为介水为媒
氤氲着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1971年,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染尽了所有思乡游子的依恋。去年,习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这一美好的词迅速被传诵至大街小巷。
“衢江让我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还氤氲着乡愁。”王澍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享有“中国最具人文气质的建筑家”美誉。行走在乌溪江畔,他突然停下脚步,面朝一泓清水,“这样好的山水,让我停下来看一看。”深深吸了几口气后,他兴奋地说,“好山好水好空气是衢江当前的宝贵财富,更是后发崛起的强大动力。”
衢江的灵山秀水在王澍的脑子里任意构图、随意重组,被编排成无数种可能。“灵动山水是大自然赋予衢江的最美设计。”王澍表示,他赞同环乌溪江文化产业带的规划,“山水是一种承载,最重要的是,青山绿水中氤氲着乡愁,才能留得住人心。”
物为经人为纬
传承着文化
湖南镇破石村,山环水抱,环境秀美。王澍一行爬上村子的一个小山坡,大量明、清时期古建筑依山而建,尽收眼底。王澍时而蹙眉细看,时而笑颜健谈:“优秀建筑必须扎根历史、尊重自然,这些古建筑就是杰出代表,这是历史与现实的融合,更是今后大发展的基石。”临别每一家古民居,他都叮嘱住户们“一定要好好保护。”
沿着蜿蜒的山路一路南追,来到距离市区62公里的举村乡。其中,小小的一个翁源村,以近现代为主的古建筑有59处,淙淙的翁源溪穿村而过,两岸一大批以明代古建筑为主的民居古建筑群在青山掩映下,一一落在王澍眼里。“生态环境很好,古建筑群集中,保存完好,只要稍加改造,这里有条件成为世界级的休闲度假胜地。”怎么改造?可以从建筑先下手,但是,古建筑,还必须得保持“古”样,新建筑,必须与周围的古建筑及自然保持和谐。“具体细节我再琢磨下。”拥有大情怀,却孜孜追求完美的王澍,从来如此。
同样让王澍惊喜不已的还有洋坑村。这个集中了“茶灯戏”、“喝山节”和“木偶戏”三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小村落,还有明代草榧林、古梯田等明清文物点12处。同行的王澍夫人陆文宇,每到一处都会拍下照片,并笑称“看不够,回去再细细研究”。
当天,王澍风尘仆仆所至之处,是衢江区散落在山乡的几颗传统文化明珠。“建筑必须找到返回真实生活世界的道路,”王澍一早认准了这条路,坚守着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而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引发一场关于建筑应当基于传统还是只应面向未来的讨论。王澍超越了这个争论,推崇并努力实践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甚至具有世界性的建筑。所以,他说,衢江,基于传统又面向未来,“有人、有物,文化才能活,让我心动。”
今为流古为觞
展现着芳华
过去通往未来的节点,是现在。以今为流,以古为觞,古树老屋,悄然屹立,述说千百年来更迭的芳华。
衢江区始建于东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儒风浩荡、人才辈出,文物古迹众多。
此次同行的现代汝官窑大师徐瑞鸿,出生于台北,14岁开始研习陶艺,先后师从前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刘良佑教授研制官窑系统,后跟随有“台湾陶艺之父”之称的林葆家教授研究釉料配方。2000年,徐瑞鸿来到景德镇成立了三陶轩工作室,从此十年面壁,就为圆一个再现汝窑神秘天青色的大梦。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缘衢江。位于全旺镇的宋代古窑址“两弓塘窑址群“,让徐瑞鸿大吃一惊:“自己毕生想再现的宋代汝官窑的最深梦想,根,不就在这里吗?”
汝窑在南宋时就被认为是瓷中魁首,在当时就为皇家御用,历史上只烧造了20年,此后神秘失传。而两弓塘绘彩瓷窑址目前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自宋初设置窑场烧制青釉瓷器,历代相沿,数量近50处,是汝窑的代表。
泥土中剥离出来的瓷器,穿越历史依旧散发出美不可状的那一抹天青色,一向温文尔雅的徐瑞鸿几近欣喜若狂。随后,他当机立断——创立陶谷三陶轩古名窑研创基地,做新衢江人!他还打算以此为基点,在窑垅水库附近投资建设“大师村”,开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越窑及婺州窑学术体系的艺术瓷、工艺品、陶艺日用瓷品。“全旺窑口是制作工坊,主要将景德镇三陶轩窑口整体平移全旺,开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越窑及婺州窑学术体系的艺术瓷、工艺品、陶艺日用瓷器。”徐瑞鸿给大家当起向导。
此外,徐瑞鸿还将利用土坯结构建设三元窑,配套陶瓷制作教学区、陶瓷工艺参观区、陶瓷作品展示区等公众开放区域,配套陶瓷大师创作区和产品物料仓储区、陶工生活区等非开放区域。整个项目预计在2016年建成。
“我希望自己的建筑要传递天青色的韵味,你看,怎么设计比较好?”在窑龙水库,徐瑞鸿和王澍交流起“大师村”的设想。在一番细致的分析后,王澍和徐瑞鸿的脸上都露出笑容,“你把地形图纸给我,我还一份设计给你!”
蓝天青山间,不远处,一群白鹭略过水面,凌空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