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坚作为林森浩的二审代理律师,自接手案件后,先后16次前往看守所与林森浩见面。
在唐志坚的眼里,林森浩是个优秀的青年,智商很高,却是一个不善于语言表达、情商较低的人,甚至对一些人情世故懂得都很少。“每次去见林森浩,并非是了解案情,因为案情在卷宗里都有了,主要的目的是去了解他的心理,去疏导他的心理,从而让他能理解并讲出自己的真实情况。”
一审后连判决书都不敢看
2月18日,案件一审宣判,当天下午,唐志坚免费接下了林森浩的二审案件。在第二天,他就来到了看守所,第一次面对林森浩。见到林森浩,唐志坚第一句话就问:“对死刑你有什么想法,是否上诉?”林森浩的回答是“太吓人了”。唐志坚问:“判决书看没看?”林森浩回答:“没看,脑子一片空白。”
唐志坚回忆说,林森浩当时表现出来的神情从表面上看不出太大的异样,但他的内心里是很乱的。在与林森浩短暂交流后,他摸到了林的一些特点。“他的语言表述能力很差,而且很容易在别人的引导下去回答。做的事情,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
随后,唐志坚就逐句逐句地将判决书读给林森浩听,并一句一句进行解释。在充分理解了判决书的内容后,2月25日,林森浩决定上诉,认为自已并非“故意杀人”。
二审的排期,唐志坚最初以为会是在五六月份,所以在此之前,他前往看守所的频率较高,而每次与林森浩的交流,也主要是当成了心理辅导一样。唐志坚介绍,在每一次交流过程中,可以明显感受到林森浩的思维方式在进步,而且他的内心当时也表现出了悔意。唐志坚在笔记上记下了林森浩的一句原话:“做事想都不想却去做了,若是想几秒,不至于这样。”
阅读让思维方式发生变化
让林森浩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唐志坚认为,是“阅读”起了作用。
在看守所的日子里,林森浩的空余时间变得多了,他喜欢上了看书。“不管是从警员那里得知,还是从他本人讲的,他在看守所里,做得最多的就是看书。”唐志坚介绍说,最近林森浩正在看的就托尔斯泰的名著《复活》。
在给家人的家书中,林森浩竟然还向父亲推荐了《心理控制术》,称让兄弟姐妹们多读书,多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12月4日,这是唐志坚在开庭前最后一次见到林森浩,目的是提醒其休息好,并对一些可能询问的问题进行预演。“这一次的见面,与第一次见面比较起来,他的变化很大,回答问题,整个思维方式,语言组织等都有长足的改变。”
唐志坚说:“以前要问清楚一个事情,可能要分解成3个问题去问他,才能得到一个答案。而现在,只要问一个问题,他就能理解你想要问的是什么事情,并给你回答清楚。”
在离开前,唐志坚问林森浩,二审就要开庭了,如果维持原判有什么想法?林森浩的回答是:“努力让自己平静,不敢想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