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视觉
生活在北上广等大城市,身边不乏这样一群落单青年:学历高、收入多、人才好……事业发展快人一步,感情生活却迟迟不前。“剩男”“剩女”“必剩客”“剩斗士”……落单青年引发一次次全民大讨论的同时,也被安上一个又一个标签。他们究竟为何成为“落单族”?对于爱情和婚姻,他们又有哪些期待?我们不妨一起跳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传统观念,走近落单青年的生活,听听他们的真实心声。
——编者
人生地不熟,相亲机会少
●在老家,出门买菜一路都是熟人;刚到北京,掰着一只手的指头就能数过来认识的朋友
周五晚上9点多,王晓路结束了一周的工作,走出位于北京海淀黄庄附近的办公室,迎面而来的北风让人瑟瑟发抖。他加快脚步走进地铁站,赶往7站地外的回龙观家中。
王晓路现住的这套两居室80多平方米,是3年前父母出资为他购买的婚房。“父母着急抱孙子,买房时反复强调‘筑巢引凤’,催我赶紧找女朋友。”王晓路说。
这几年,王晓路一直没有放慢“脱单”的步伐,可行动起来遇到的困难不少。
王晓路说,对于已经工作的“单身族”,想要“脱单”少不了相亲,可安排相亲离不开熟人。如果是在老家,这可能算不上困难:出门买菜、打酱油就能碰见一大帮熟人,简单介绍几句就能安排一场相亲。可在北京,能为王晓路安排相亲的熟人“少得可怜”。
老家不在北京、读书不在北京、亲戚朋友也不在北京……刚到北京时,王晓路认识的朋友,掰着一只手的指头都能数得过来。虽然经过几年的发展,他认识的朋友多了一些,但可以为他安排相亲的仍寥寥无几。
偶尔参加熟人安排的相亲,都很不理想。今年春节以来,熟人介绍王晓路参加过两次相亲。“一次对方没中意我,一次我没中意别人。虽然心里着急,机会又不多,但也不想因此‘饥不择食’。”
“我每天都要坐地铁,上面挤满了人,可难得碰上一张熟脸。我有时跟父母开玩笑:‘你们整天催我谈恋爱,难道让我跟从没见过面、只是一起挤地铁的女孩搭讪谈朋友吗?’”
玩笑归玩笑,王晓路明白,为了自己的婚事,父母也是操碎了心。“老家邻居跟我说,父母每天到处打听在北京工作的老乡,但凡打听到,总要千方百计找上门,委托别人给我介绍对象。听到这些心里很不是滋味。”王晓路说。
靠熟人不行,靠自己行不行?现在社会上相亲活动那么多、相亲网站也有不少,为什么不尝试着参加?
“我也参加了一些。有一段时间,多到一个星期参加一场。”王晓路说,但参加这种相亲会的成功率实在太低。“可能是因为互相缺少了解,信任度比较低,迈出第一步的顾虑就更多一些。”
尽管有这么多困难,王晓路对“脱单”仍然信心满满:“有朋友建议多参加一些青年摄影、旅游等组织,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多尝试多努力,成功的几率肯定会更高一些。”
工作节奏快恋爱难分身
●出差在外地的时间比待在北京的时间还多,紧张的工作让相亲都变成“甜蜜的负担”
在北京国贸一座写字楼下的咖啡馆,记者见到“金融男”付伟时,他比约定时间晚了近1个小时。
“实在不好意思,刚才有个临时会议。”付伟寒暄着表达歉意,“还有更对不住你的是,半个小时后我还有一个小组讨论会,咱们聊天的时间只能缩短到半个小时。”
刚见面,付伟已经让记者充分感受到了他整天挂在嘴边的“忙”。
付伟2009年从上海市某高校毕业后来到北京工作。在很多人眼中,如果把他放到相亲市场,肯定是个“优等品”:学历高,名校研究生毕业;收入多,刚毕业就有10万元的年薪,如今已经涨到30多万元;人才好,相貌堂堂,谈吐得体……
这么一位优秀的小伙子,为啥还是落了单?
“原因估计你也看到了,就是太忙。”付伟说,工作收入不低,可付出也不少。“同事之间有句玩笑话,用来形容我们的快节奏、高压力:‘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虽然有些夸张,但也算是写实。”
付伟说,参加工作后一直在赶路,很少有机会“歇歇脚”。按照单位分工,需要付伟提供服务的项目大多在外地。“如果计算一下,出差在外地的时间肯定比在北京的时间还多。感觉每天都在从一个项目赶往另一个项目的路上。”
不忍心看着付伟一直单下去,他身边有不少同学和朋友,都热心地帮着介绍女友,甚至安排相亲。对于朋友的热心,付伟打心眼里感激,也曾暂时放下忙碌的工作,参加过几次相亲。可几次相亲下来,他有些失望。
没参加相亲前,付伟以为就是年龄相仿的朋友坐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也算是一种休息。可后来发现,相亲不仅不是休息,甚至比工作还累:不仅要想着穿衣打扮,还要绞尽脑汁自我介绍,说不定对方还需要一份打印版的简历。
“不想在为工作奔波的同时,还要费脑子操心这些事情。”付伟说,之后再有朋友介绍,只能找各种借口婉拒。很多朋友会说,再忙也不可能没有相亲的时间。但事实是,当工作忙到一定程度,休息时就想放空大脑,根本没有心情参加相亲,相亲也就成了“甜蜜的负担”。
到底想不想“脱单”?想怎样“脱单”?
“我有的时候会幻想,也许坐飞机、乘火车,碰到一个聊得来的同行人,最终可以走进婚姻殿堂。”付伟说,“虽然概率小,但就我现在的工作状态来说,却也是最省事的了。”
生活成本高,感情太“伤钱”
●虽然单身但也可以活得精彩,有目标并且努力,“脱单”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今年28岁的张建辉,10年前离开湖南西部小山村的老家,来到如今闯荡生活的“大上海”。大学毕业后,他干过商场推销员、电话营销员、保险销售员,最终到了现在工作的单位,成了一名外贸业务员。
在村里邻居们的眼里,能到上海读书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记得刚上学的那几年,每次回家,总有邻居到家里坐坐,听我给他们讲讲大上海的所见所闻。”
可村里邻居们怎么也不明白,这个“十里八乡难得的娃儿”,为什么到了早就该结婚的年龄,还不能“领个媳妇回家来”?
“前几天我们去邻村亲戚家吃了一碗满月喜酒,孩子的爸爸好像是你的小学同学吧?”每次跟张建辉通电话,父母都不忘旁敲侧击,催他赶紧找朋友。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邻居的疑惑和父母的焦急,张建辉可以理解。可生活在湘西山村的父母和邻居,感受不到在大城市生活的压力,也难以理解他一直单身的原因。
在老家,花几万元盖几间房子,再准备几万元“彩礼”,基本就完成了婚前的准备工作。可在上海,张建辉认为自己“一无所有”,根本没有谈恋爱的经济基础。
“衣食住行样样花钱。”张建辉说,上海是个讲面子的城市,尤其是做业务员,穿衣不少花钱。尽管和同事几人合租一套房子,一个月的房租也要1000多元。扣除这些,一个月的收入所剩无几。
“别和我谈感情,伤钱。”这是很多人口中的一句笑话,可张建辉真实体验过。一年前,经朋友介绍,他认识了一位年龄相仿的老乡并走到了一起。
看电影、下馆子、逛街……“刚开始还可以承受,但时间长了有些吃不消。”张建辉说,眼看积蓄花得差不多了,就提出是否应该减少这些活动,双方因此产生了分歧。“我觉得她有点浪费,她觉得我太小气。”
没钱就不能谈感情吗?
“我不是这么认为,而且也渴望得到一份同甘共苦的爱情。”张建辉说,“脱单”关键是要碰到合适的人,有没有钱应是其次。可事情怎么可能那么巧合,一下就碰到能一起奋斗、一起吃苦的人?“还需要多试几次,但现在自己没有再尝试的勇气了。”
张建辉有自己的打算:等资金和人脉积累到一定程度,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外贸公司。等公司步入正轨,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再考虑寻找一份满意的爱情。“我现在虽然单身,但也可以活得精彩。有目标并且努力,‘脱单’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