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波街道社区图书室拥有藏书4000多册。
目前,杭州市已建立2000多所村(社区)图书室,但是在省图书馆、杭州市图书馆一座难求的情况下,杭州不少社区图书室却乏人问津,有的常年关门。社区图书室究竟为何遇冷?记者开展了调查走访。
不知道家门口有图书室
柳翠井巷社区的电子阅览室,位于社区内一栋高层住宅的一楼。下午4时,记者来到电子阅览室时,却吃了个“闭门羹”。阅览室的卷闸门关得紧紧的,门上贴着“正在维修”的告示。许阿姨在这栋高层建筑住了3年,她告诉记者,至今都不知道楼下有个可以看书的阅览室。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门,我也从来没有走进去过。”许阿姨说,自己已经退休了,闲下来喜欢看书,甚至会去书摊买一些便宜的书来看。“如果这个阅览室能早日开门,那对我们来说真是太方便了。”不过许阿姨也认为,社区阅览室的招牌应该再显眼些,社区也该多做宣传。“从来没人告诉我,楼下就有个可以看书的地方。”
阅览室的背后,则是柳翠井巷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社区正打算对电子阅览室进行装修,因此刚刚在前段时间关闭了阅览室。“对于从杭州图书馆借来的书,居民依然可以在咱们社区服务中心还。”社区工作人员说。电子阅览室何时能够重新开门迎客?社区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时间,只是表示一旦装修完成,会尽快开放。
地方难找,开放时间有限
在蔡官巷35号清波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3楼,隐藏着一个面积近60平方米的社区图书室。说它藏着,是因为社区服务中心外面,并没有明显的标识。只有穿过一楼的社区服务中心大厅,再爬上狭窄的楼梯,才能抵达图书室。
图书管理员侯宝兰,是已退休的社区工作人员。每天早上9时,侯宝兰准时来到图书室开门,打扫卫生,整理报刊和书籍。相对于街道的其他4个社区,清波门社区由于和街道实现了图书室资源共享,显得比较幸运。“街道每年会拨10000元左右的经费,用来采购各类书籍,还会订阅几十种报刊、杂志。”侯宝兰说。在她的身后,是塞得满满当当的书架。图书室里,书架填满了两面墙,就连图书室里的三根承重柱上,也围着一圈书架。图书室有三扇朝南的窗户,采光很好,可以容纳20人左右,整体环境虽然朴素,却很舒适。
“咱们这儿虽比不了区里、市里的图书馆,但是也有4000多本藏书了!”侯宝兰说,居民如果想借书,只需在登记本上登记一下即可。“来这儿看书、借书的人并不多,主要还是老年人居多。”侯宝兰说。记者在借阅登记本上看到,图书室每周大概能借出5至10本书。“不过会来看书、借书的年轻人真不多。”
家住大木桥社区的张冬玲是个“书迷”。尽管常在图书馆借书,但是她从来没去过家对面的大木桥社区图书室。“一方面觉得社区图书室的书肯定比较少,另一方面等我下班了,社区图书室也已经关门了。”记者走访杭州市区多家社区图书室发现,图书室的开门时间一般为上午9时,关门时间在下午4时30分至5时30分之间。几家图书室的负责人都表示,目前社区图书室的主要使用者,以社区里的退休老人为主。
如何激活社区图书室?
杭图文献借阅中心主任周宇麒告诉记者,今年1月到10月,杭图本馆的借阅量达到285万册,这是2011年一整年的借阅量。
一方面,杭州市民的借书量正稳步增加,另一方面一些社区图书室利用率较低、甚至沦为杭州市图书馆的还书点,却是不争的事实。
为此,杭图曾向市政府提交了一份关于更好运营基层图书馆的建议,包括建议市政府统一拨款提高人均每年的购书经费、建议每个社区图书馆配备专职人员、建议各区图书馆统一调配街道、社区图书馆书籍资源。
目前,“各区图书馆统一调配街道、社区图书馆书籍资源”已经基本实现,杭州市主城区每年人均购书经费也达到5.47元。但是针对每个社区图书室配备专职人员这一建议的实现,始终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周宇麒介绍,每一级图书馆、图书室的支出来自同级政府,社区、村级图书室,并没有稳定的财政支持。特别是经济基础薄弱的社区,很难调配专人对基层图书室进行管理,因此,目前的基层图书室管理员基本由文化员兼任,或由退休人员进行管理。
“一些社区图书室,因为没有实现专人管理,存在关关停停的现象,”拱墅区图书馆馆长叶艳萍说,“居民去了几次,都是关门的,以后就不会再去了。”
为此,拱墅区图书馆会专门对社区图书室进行考核。根据相关评审标准,示范村的图书室每周开放时间不能低于48小时。在叶艳萍看来,送活动下社区,不失为一种激活社区图书室的好办法。为此,拱墅区图书馆经常将文化沙龙、讲座等,下放到社区图书室。“有了活动,图书室自然就有人气。”叶艳萍说。
此外,如何更合理的布局社区图书室,也成为管理者当下需考虑的问题。叶艳萍告诉记者,过去,拱墅区要求每个社区都要开设图书室。但是根据实情,一些社区由于本身就离区图书馆、街道图书馆较近,当地居民完全可以去大型图书馆借阅。因此,现在拱墅区已经不再硬性要求这些社区开设图书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