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医疗健康 > 健康食谱
贫血吃什么 6道菜补血效果最好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12-04 09:27:07

  贫血到底吃什么补血最快呢?女人贫血又都有哪些症状,女人因为每个月都要排泄废血所以很用以贫血,如果不注意补充,很容易贫血晕倒,下面有六大贫血症状,如果你发现自己有同样的症状,一定要及时补充能量,补血。

  女人贫血都有哪些症状

  1.营养不良性贫血

  营养不良性贫血主要指体内严重缺铁,其次是缺少维生素B2而引起的贫血。

  病因:许多女性过分控制饮食,对肉类、鸡蛋和牛奶不敢沾,甚至连植物油也吃得少,长期以青菜、萝卜之类素食为伍,从而导致贫血。

  症状:病人除有头晕、耳鸣、眼花、倦怠、头发干枯脱落等一般贫血症状外,还可伴发食欲不振、腹泻、口疮、舌炎等。

  2.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贮存铁不足,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世界各地包括我国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本病发病率甚高,几乎遍及全球。

  病因:铁是造血的重要微量元素,膳食中缺铁是贫血的主要原因。另外钩虫感染、胃肠吸收不良、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出血、痔疮出血以及妇女月经过多、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均可造成缺铁性贫血。

  症状:与营养不良性贫血的症状差不多,可通过测验头发中的微量元素加以鉴别。

  是贫血最常见的原因,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失血常引起缺铁性贫血;由于外伤或疾病过程造成血管破裂或止血机制缺陷,在短时间内大量失血而引起的贫血称为急性失血性贫血。

  女性必知的6补血食谱

  一、双红补血汤

  红薯500克,红枣10克,红糖适量。清水2000毫升然后一起下锅煮开,红薯熟才下红糖。

  二、当归红枣排骨

  排骨一根,枸杞,红枣12枚,当归4片。排焯水,洗净血水放入沙锅加入枸杞,红枣,当归,葱,姜片,大火烧开,再小火炖至排骨苏烂,盐,鸡精调味即可。以上几种食材配在一起炖煮,就能收到滋阴润燥,养颜护肤的辅助作用。治疗皮肤转季干燥粗糙,皮肤瘙痒等症。

  三、黑糯米补血粥

  黑糯米、桂圆和红枣是大家都知道的补血好咚咚,再加上营养价值很高的山药,益气养血的功效更显着。黑糯米、红枣、桂圆、山药、红糖,桂圆虽然可以补血气、促进血液循环,但是因为不易消化,每次尽量下七八个个就可以(寒胃的朋友可以下2片红参)。

  四、猪肉参枣汤

  猪瘦肉250克,人参5克,淮山药50克,红枣20克,精盐适量。先将猪瘦肉洗净切块,与洗净的人参、红枣、淮山药一同放人砂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再转用文火炖至猪肉熟烂,加精盐调味,佐餐食用。具有益气健脾、滋阴养血、抗衰老的功效,适用于气血双亏、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五、黄豆雪梨猪脚汤

  雪梨1个、大豆50克、猪脚半只、姜片3片、盐,猪脚加入姜片,飞水去异味,分成块;加入去核切块的雪梨、大豆和一块姜,加足清水煮到滚,开盖维持旺火继续沸煮15分钟,转慢火再煲1个小时,汤就煲好了,喝之前根据个人口味加盐调味。这道雪梨大豆猪手汤,对于光滑皮肤、缓解声沙口干会有明显的效果。

  六、猪肝菠菜汤

  猪肝150克,菠菜适量。猪肝洗净切片与淀粉、盐、酱油、味精适量调匀,放入油锅内与焯过的菠菜炒熟,或用猪肝50克洗净切片,放入沸水中煮至近熟时,放入菠菜,开锅加入调米,吃肝吃菜喝汤。功效:补铁,适用于缺铁性贫血。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 作者: 编辑: 徐夏莉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