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交流讨论
调查:高校如何完善免费师范生深造的机制?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11-15 12:07:28

   目前在读教育硕士的免费师范生人数众多,有的已经顺利拿到了“双证”。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情况如何?专业学习和工作实际是如何衔接的?高校如何完善免费师范生深造的机制?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的采访调查。为了支持免费师范毕业生继续学习深造、实现专业发展,2010年5月,教育部出台《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施办法(暂行)》,规定自2012年起,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满一学期后,均可申请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今年是国家免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的第3个年头。记者了解到,目前在读教育硕士的免费师范生人数众多,有的已经顺利拿到了“双证”。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情况如何?专业学习和工作实际是如何衔接的?高校如何完善免费师范生深造的机制?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的采访调查。

  八成免费师范生返校读研

  “今年暑假,指导老师给我的硕士毕业论文开了题,我准备就江夏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认真调查与分析。”谈起专业发展,陈龙信心满满。

  陈龙是华中师大首届免费师范生,2011年从体育教育学院体育教学专业毕业后,到武汉市江夏区金水武当新村小学工作,2014年以全票当选这所村小的校长,“3年过去了,我现在感觉离目标近了点儿”。

  陈龙告诉记者,让他“感觉目标更近了”的,除了事业发展带来的满足,还有即将在专业成长上的突破。

  陈龙是华中师大2012年1706名免费师范毕业生返校攻读教育硕士中的一员。据该校研究生院副院长李志明介绍,华中师大2007年招收2200多名首届免费师范生,最终录取1706名攻读教育专业硕士,按各自专业分别在15个院系学习,“录取比例占毕业生人数的近八成”。

  他们虽来自不一样的方向,却怀揣着同样的追求。2012年,华东师大首届免费师范生、成都一所中学英语教师黄甜甜重返母校,回到外语学院攻读在职教育硕士。黄甜甜说,她毕业后勤奋工作,努力站稳了讲台,但也深切感受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期待重回大学校园学习,听老师解疑释惑。

  据校方公布的资料显示,2012年,华东师大973名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中有778名回到学校读硕士,返校人数比例占到近八成;北师大2007级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有470人,2012年入学参加教育硕士学习的有343人;东北师大2007级免费师范毕业生有1524名,1245人2012年开始攻读教育硕士,所占比例超过八成;陕西师大首届2590名免费师范毕业生、西南大学2900名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中也分别有2066名、1900多名返校攻读教育硕士。

  “任教满一年,免试入学,国家对我们的政策非常宽松。加上个人迫切的发展需要,大家都渴望回校深造,除了个别情况特殊的,我们专业的那届毕业生基本上都返校读研了。”陈龙说。

  陈龙说出了广大免费师范毕业生学习深造的心声。也正是有了国家针对这一群体的特殊政策,才使得免费师范生的专业发展理想成为现实。

  记者查阅北师大、华东师大等高校网站看到,为了迎接免费师范生返校读研,各学校都提前发布了免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简章,详细介绍对考生本科毕业专业的要求和招生学院。在招收条件上,免费师范生只需经任教学校考核合格,再经部属师范大学根据工作考核结果、本科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考核通过即可被录取。

  多所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教育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免费师范生招收人数每年会有调整,从目前来看,连续3年返校攻读教育硕士的比例基本维持在八成左右。

  “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各高校在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培养上可能都会有压力。”华东师大教育专业学位管理中心陈果良坦言。

  

 [1] [2] [3] 下一页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