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开车“低头族” 如何才能不低头?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11-14 09:10:16

  近日,江苏司机高某驾驶客车时,7分钟内看39次手机,最终引发事故撞死老人,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其实,由于驾车玩手机引发交通事故的新闻也常见报端。司机也大都明白驾车使用手机的危害,可为何开车“低头族”数量不降反升?如何才能遏制这类现象?各界人士给出建议

  现象:

  开车玩手机屡见不鲜

  “车速慢,开车玩手机也不至于出现车毁人亡的惨剧”,这是很多车友的想法。然而,记者在网上以“开车玩手机引发交通事故”为关键词搜索,就有26.7万条搜索结果,其中不少是车毁人亡大事故。

  记者在南宁街头采访,也发现不少开车玩手机的情况。10月26日下午5时许,记者在南宁秀灵路一带采访发现,几乎每两三分钟就可以看到川流不息的汽车中,有驾驶人在打电话或是低头看手机,有些出租车司机因为使用打车软件,也频繁低头操作手机。

  受访的一些车友表示,开车接听手机是无奈之举。车友黄先生是一家大型企业的区域代表,他说平时业务电话太多,而且经常要驾车在外面跑业务,“不接电话能行么?”南宁的哥严先生也表示,如今打车软件流行,的哥抢单就得靠手机,如果不用手机,生意不就流失了么?

  除了这些“被逼无奈”的理由,更多人开车玩手机是为了消遣娱乐。车友农女士告诉记者,她平时开车只要是等红灯,都会刷刷微信、微博,偶尔还会聊QQ。一些有经验的司机说道:“前面车辆慢吞吞行驶的,如果不是新手,就一定是司机在玩手机”。

  探因:

  处罚太轻心存侥幸

  采访中,几乎所有受访车友都明白,开车玩手机会危害行车安全。同时,他们也大都认为,仅是几秒钟的分心,不至于引发交通事故。正是这样的侥幸心理,使得很多车友驾车时置安全于不顾,玩手机。

  南宁交警支队事故科一名警官介绍,在交警日常处理的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中,有不少就是因为开车使用手机、驾驶员注意力分散导致的。与在城市道路驾车使用手机相比,在高速路驾车使用手机的危害更大,一些司机在高速路驾车看手机,仅几秒钟时间就引发惨祸。有测试表明,开车时使用手机,大脑的反应速度比酒后驾车时慢30%,拨打手机的驾驶员行车速度比正常状态慢9%,刹车的反应速度也要慢19%,发生车祸的风险比正常驾驶时高4倍以上。

  不少车友坦言,在国内驾车时使用手机的处罚太轻,甚至很多人都不认为这是一种交通违法行为,因此,驾车时使用手机成为常态。《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公安部123号令也明确,开车打手机,驾驶人除了交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外,并记2分。然而,现实中却鲜少有人因驾车时使用手机而受到处罚。

  建议:

  加重处罚加强教育

  毋庸置疑,开车使用手机是害人害己的行为,如何才能遏制此类现象?一些车友认为,对开车使用手机的问题,应加强宣传教育,加重处罚。

  对此,广西医科大学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孙华表示,人们对手机出现一定程度的依赖现象,他们不用手机就会不舒服。孙华称,从心理学角度看,与驾车时使用手机的强烈愿望相比,应该有另一个现象对驾驶人造成的影响更大才行。比方说,这些驾驶人因为开车使用手机出过事故,或者这些人员对看过的因使用手机引发惨烈交通事故的视频印象深刻。因为有过这样的思维冲击,这些驾驶人在驾车想玩手机时,才会主动停止这一行为。他还表示,普通的言语教育没有视频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强,因此,通过观看相应事故视频的教育方式,会对部分驾驶人有效。

  一些车友指出,驾车使用手机的处罚太轻、太少。因此,他们认为,要减少人们驾车使用手机的情况,必须从严治理,从重处罚,这才是“治本之道”。

  事实上,驾车玩手机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近日,中央电视台也就驾车玩手机的危害进行着重报道。在重庆,也有人大代表建议将“开车玩手机入刑”,此举获得不少车友支持。

来源: 南国今报 作者: 记者 莫国献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