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衢州新闻
秋季马蜂爱蜇人 有人一只手就被蜇60多下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11-05 15:04:56

  野外工作遭遇蜂群,单是一只手就被蜇60多下——当心!秋季马蜂爱蜇人

  进入秋季,许多水果成熟,马蜂也变得活跃。近期,市人民医院接到多起被马蜂蜇伤的病例,有人甚至被马蜂叮了数百下。医生提醒市民在野外活动或作业时,要穿好防护衣物,多加小心,避免被马蜂蜇伤。

  遭马蜂群攻被叮百余下

  11月3日下午,躺在市人民医院病床上的朱师傅,双手依然肿大。他的头部、手部和腿部布满小黑点,这是马蜂蜇过留下的疤痕。“我单是右手手掌,就被蜇了60多下。”回忆起那天发生的事情,朱先生依旧心有余悸。

  朱师傅是一名电缆工人,这段时间都在衢江区岭洋乡安装通信光缆。10月28日上午10点多,正悬在半空中作业的朱师傅,突然发现两个手背上各出现了一只马蜂。“我当时不敢动,怕被蜇,轻轻地对马蜂吹了口气,想把它们吹走。”朱师傅说。

  可下一秒,不知突然从何处飞来的成群马蜂把朱师傅整个围住,一通乱蜇,朱师傅拼命挣扎。另一位在地上的工友看此情景,拿着一瓶喷雾油漆爬了上来,对着朱师傅身上一阵喷,赶走了马蜂。工友立刻解开朱师傅挂钩,将他拉到地面上。“等我爬下来到地上的时候,手脚开始没有知觉了。”朱师傅说,“后来感觉自己就是个木头人,根本无法动弹。”

  被送到医院时,朱师傅整个人已经浮肿,头部、手部及腿部皮肤都已呈黑色。医生说,被蜇这么多下的病人还是第一次见到。

  “人被马蜂蜇后,被蜇处因毒素释放会会出现灼热和刺痛感,有时会引起全身过敏反应,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等症状。”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陈毓说,像朱师傅这样被蜇太多次,会出现心肌损伤、肝肾损伤,还会损害骨骼肌。“尤其是过敏体质的人,反应会更剧烈,会出现过敏性休克,严重时会有生命危险。”

  “医生说被蜇这么多下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但我还能挺过来,真是很幸运。”朱师傅说。

  花海游玩时孩子被蜂叮

  近段时间,衢江区双桥乡的“花海”颇受市民喜爱,每到周末天气晴朗,都有不少人带着家人一同去游玩。不过,野外游玩还是得多加注意安全。市人民医院急诊室最近就接到了好几起在花海游玩,被蜜蜂叮的病例,而且大都是小孩被叮伤。

  “上周就有2个小孩被蜇伤,昨天还有一个刚刚出院。”市人民医院急诊室的一位护士说,“有个4岁多的小孩被蜇伤了大拇指,肿的很大,说是在花海玩的时候看到花上有蜜蜂,就伸手去抓。”

  另外还有一个7岁多的小孩,也是跟父母去花海玩。穿着拖鞋去的,玩得兴起,脱了鞋子在花丛里跑来跑去,结果踩到了蜜蜂,脚也出现了红肿、热痛等症状。

  医生教您如何防范马蜂

  医生提醒,市民在野外作业或游玩时,应加强个人防护。马蜂对香水、化妆品的气味较为敏感,到野外活动时,尽量不要用芳香浓郁的香水、化妆品。衣服颜色不要太鲜艳,尽量穿浅色衣裤,最好随身携带防毒蜂蜇伤的药水等。

  马蜂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大都是感觉自身生存受到威胁才会蜇人。而且马蜂是色盲,零星几只蜂在身边飞舞骚扰时不必理会;蜂停落在头上、肩上时,轻轻抖落即可,不要拍打。

  如果遇到马蜂攻击,最直接的办法是用衣物保护好自己的头颈,反向逃跑或原地趴下,千万别反击,否则只会招致更多的攻击。如果遭到群蜂攻击,应迅速卧倒或蹲低,并拿起衣物或易抛物品,在空中旋转一两圈后,立刻往下风处抛去,蜂群在找不到目标后,会追逐并攻击此物品。附近若有河流、湖泊等水域,也可潜入水中躲避。一旦被马蜂蜇伤,应首先挑出伤口里的蜂针,不要挤压或吮吸伤口。可以涂抹一些碱水、风油精、清凉油以减弱蜂毒毒性,切记不可用红药水或碘酒涂抹,那样不但不能治疗,反而会加重肿胀。如果发现被蜇伤者呼吸困难、呼吸声音变粗、带有喘息声,要立即送医急救。

来源: 衢州新闻网-衢州晚报 作者: 记者 邓亮 通讯员 吾晶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