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诈骗陷阱专击老年人软肋 子女称就是不听劝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11-01 10:55:11

  《固执大姐不听劝换了三家银行汇给骗子20万》后续

  从未谋过面的“法院”和“公安局”的人,仅仅用一通电话,就让50多岁的王大姐轻易地相信了自己与洗黑钱犯罪有关,“乖乖”地将自己积存了大半辈子的20余万元存款汇给了对方,面对银行的阻拦,王大姐硬是更换了3家银行,还试图撒谎蒙混过关(本报10月31日报道)。

  10月31日,记者通过四川省公安厅了解到,40岁-70岁的中老年妇女已经成为电信诈骗的重点受害对象,占了电信诈骗总数的七成。而也有多名读者向本报反映,他们有过类似经历。

  常听父母教育儿女: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但是,当面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电视理财、电话“中奖”、“神药”推销时,老人们常常深陷其中,并未意识到自己已经被骗,而对儿女们的劝说也不管不顾。

  案例1

  不听女儿劝买回“电疗仪”

  仪器里竟然装的沥青

  市民陈女士打进96111,讲述50岁的母亲刘阿姨的遭遇。刘阿姨这些年睡眠不太好,前两天接了个电话,对方向她推荐一款医疗器械,名为“电疗仪”,对治疗失眠很有效果。陈阿姨正为失眠所烦恼,加之对方将“电疗仪”的功效大肆渲染,虽然价格达到2000多元,陈阿姨还是买了。

  “电疗仪”的大小与一块17英寸的显示屏略仿,按照“操作说明”,使用者只需将之通电,然后用脚踩上半小时,基于“电磁场”的作用,失眠者就可以睡个好觉了。刘阿姨坚持每天踩上半小时,还说效果不错。女儿陈女士却很怀疑,但刘阿姨坚称“电疗仪”有特殊效果,对陈女士的劝说置之不理。

  几天后,陈女士见“电疗仪”背后螺丝略有松动,便悄悄将后壳拆下,“电疗仪”的内部构造终于曝光:竟然只有一个指示灯和一坨用以增重的沥青。得知情况后,刘阿姨后悔不已。

  案例2

  老人要买电视推销的补品

  子女求助亲戚帮劝

  读者杨先生也讲述了他所遇到的一件尴尬事。

  今年9月中旬,杨先生突然接到亲戚的电话。亲戚家的老人在电视上看到了一种声称效果相当好的补品,坚持要花大价钱购买。但子女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就劝老人不要花冤枉钱。没想到老人根本不听,还把子女骂了一顿,说他们不关心自己的身体。无奈的子女只好找到了杨先生,希望他能帮着劝劝老人。趁着老人从老家到成都来散心的时机,杨先生请老人吃了一顿饭,席间谈起了买补品的事情。让杨先生没想到的是,他好说歹说半小时,老人不仅不听,还生起了闷气。见老人如此固执,杨先生不得不说了重话:“老辈子,今天如果你买了那东西,就是看不起我。”老人一看杨先生这么坚持,碍于情面总算打消了购买的念头。

  中老年人为何易受骗?观念陈旧有同情心

  犯罪分子在针对中老年人实施诈骗时,使用的方式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亲情陷阱、迷信陷阱、小便宜陷阱、“安全”陷阱等等,这些陷阱往往能击中老年人的“软肋”,让人防不胜防。为什么中老年群体容易被骗?

  主要是因为中老年群体大都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容易上新兴事物和物品的当;迷信的人很多,容易被迷惑;有同情心,容易被骗子的假象蒙住眼睛;法律知识不健全,对骗子的行为缺少法律判别能力;有一定经济能力,拿得出钱来。

  心理专家

  

  子女要和老人多沟通取得老人的信任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发现有不少老年人在上当受骗时,不太能听进儿女的劝解。华西心理卫生中心教授李静说,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子女要多和老人交流沟通,成为老人取得外界信息的窗户。这样不仅老人自身有了更多的识别能力,而且即使出现类似情况,对儿女的劝解,老人也更听得进去。那么,到底儿女该怎么与老人沟通呢?李静为大家支了几招。

  1、强硬法:可找父母坐下来,郑重告诉他们公检法绝不会通过电话或短信办案,也不会用类似“110”等电话或短信通知或询问当事人。对打电话、发短信的陌生人,绝不透露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账号等信息,不要转账汇款,也不要按指示到ATM机上查账。即使对方说出了自己的名字,也不能相信对方身份,一定要及时告诉家人,让家人辨别。儿女也趁父母不在时打电话给骗子,警告他们停止向父母行骗,否则将报警,如对方态度强硬,也可直接向当地公安报警。

  2、委婉法:子女发现老人上当,也可不用当面“对质”,以免引起父母抵触。可带他们在网络、电视上查找相关案例,细致地讲解这些人是怎么受骗的,找到他们与案例中受害者的相似之处。也可以让父母的朋友、邻居在平时聊天时有意说出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用事实让老人自己认识到问题,主动纠错。

  3、转移法:如老人实在不听劝,可介绍正规卖家给老人。比如老人坚持买骗子的医疗品,就给老人介绍正规药店的医疗品,还可以告诉他,邻居阿姨也用这个产品,效果很好。有了身边的“案例”,老人相信子女的几率就会大增。

  记者手记

  老年人需要社会更多的保护

  老年人相对来说文化水平较低、掌握的社会信息不够、以及老年人自身智力的退化,一些人正是利用这些从事针对老年人的违法犯罪活动,而老年人也很容易被骗。这一方面需要媒体加大宣传,让老年人知道这些骗人的伎俩;民政、社区等机构也要多派志愿者深入老年人中,普及知识,防止老年人上当受骗;同时,相关部门更要加大打击力度,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华西都市报记者李天宇实习生杨尚智

  防骗五招

  1

  莫贪小便宜,拒绝小“恩惠”。不要贪图在街边、公园里陌生人派发的传单或所谓免费派发的药、提供的身体检查以及参观等“小恩小惠”,要坚决予以拒绝,更不要留下家中电话号码,防止引狼入室,留下后患。

  2

  不要参加所谓公司提供的讲座、免费旅游、免费茶话会及免费参观公司经营等活动,防止受其蒙蔽。据警方称,在抓获的犯罪分子行骗心得日记中就赫然写着:只要老年人上公司参观或参加免费旅游等活动,其行骗就“成功”了一半。

  3

  不要相信有高额回报的各种名目的投资。一是银行明文禁止以高额回报形式进行非法经营活动,二是当真的很高利润的公司生产经营时,它根本不需要向群众吸收“投资”。天上不会掉下来馅饼,即使有,也是陷阱。

  4

  不要盲目相信高额回报公司的宣传和表面“实力”,防止一叶蔽目。据警方近年破获的这类案件来看,为了欺骗老年人,他们在这方面非常舍得投入:一是大做宣传,在报刊上做广告,或印制精美宣传画册;二是伪装门面,显示实力,一般都租用高档写字楼,并进行豪华装修。

  5

  老年人要多与子女等家人沟通,并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当碰到有人以“高额回报”的诱饵向你推销某产品时,在“投资”前多与家人沟通,一般年轻人都有警惕性,对社会事物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较强,能够辨别此事的真伪。

来源: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