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垃圾,这个看似细微的动作,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会做。杭州从2010年的3月份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让市民养成把垃圾“放对地方”的好习惯,主城区如今已经有1516个生活小区实行了垃圾分类,培育垃圾分类的示范小区有81个。
垃圾分类这道选择题,杭州究竟做得怎么样?
昨天晚上,2014杭州市“公述民评”第四场面对面问政,问的就是“垃圾分类”。这场“公述民评”主题是“提升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水平”。参与的问政嘉宾有市城管委主任翁文杰、市环境集团总经理胥东,以及各城区的副区长。
一个半小时的问政,问题频频:杭州的厨余垃圾袋究竟是不是可降解的?杭州每年花在垃圾袋上的费用究竟有多少?杭州垃圾分类现在的投放率、分类率究竟是多少?
垃圾袋不能降解?垃圾袋成分中有25%是可降解的,符合国家要求
问政刚开始,节目现场播放了一段采访视频。一位社区居民为了验证发放到自家的垃圾袋是不是可降解的,于是用一个燃烧的“土办法”分别对三个垃圾袋进行检测,发现其中一个垃圾袋燃烧过后,还有残余物质。视频中,还播放了城管相关部门的回应:目前杭州提供的厨房垃圾袋的确是不能完全降解的。
视频播完,主持人发问:“本应该被降解的垃圾装在了不能完全被降解的垃圾袋里,可以说是对环境又进一步造成了一些影响。我想问一下城管委的翁主任,你们在招投标的时候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吗?”
翁文杰表示,垃圾袋要不要发、发几个、要不要有降解,当初,他们曾经征求社会媒体、各个层面的意见。最终定下来,杭州垃圾袋发一种,就是可降解的厨余垃圾袋。
“我们这几年也有检测,像去年我们专门请了北京的一家权威的检测机构进行监测,对成分进行监测,成分当中的25%是可降解的,也就是淀粉,这个检测结果应该说是符合国家的要求的。”
主持人继续发问:25%的可降解的成分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大概是怎么样的?
翁文杰说:“从理论上讲,可降解应该是通过1-2年以后,整个袋子形成碎片化,也就是填埋以后,土壤还是可以透气,生物可以相互作用,这是我的理解。”
另外,对于垃圾袋中另外75%的成分,翁主任也承认是塑料成分,而且在招标的过程中,招标的批次和品种不同,垃圾袋可降解的成分含量也可能有区别。
翁主任说,“刚才看了短片也提醒我们,在检测过程当中要加大检测的批次,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批都要进行检测。”
去年杭州买垃圾袋花了8000多万元?城管委澄清:只有2858万元
前两天,有媒体刊登了“去年杭州买垃圾袋花了8000多万元”的相关报道,引发了许多网友热议。
昨天的“公述民评”会上,本场的点评嘉宾王雷也提到了这个事情。
“我后来注意到城管委马上有个回应,说没那么多,是2800多万元,但是现在老百姓对这个数字非常敏感,议论也很多。程序上的一个公开和透明,才能够更有效的监督。”
对此,市城管委主任翁文杰针对这个问题也作了回应。
翁文杰表示,那天看到这个新闻以后,他们也感到压力很大。“当天,我们也是专门研究了相关的数据,再和相关的部门、城区核实。最后我们梳理出来,整个在垃圾分类处理过程当中,我们总的投入资金,计划资金是8000多万,实际上我们支出是7676万,用于垃圾袋的购买是2858万,相关的宣传费是1010万。我想在这里借媒体也做出一个说明,垃圾袋的花费其实没有这么多。”
垃圾直运工作存在混装?一经查实,第一次扣罚,第二次就开除
在“公述民评”会上,还播放了一个短片。这个短片记录了一个片段,在西湖区古南社区的一次垃圾清运中,清运人员把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都丢到了一辆清运车上。
民评代表——杭州市政协委员黄炳元对此提问:杭州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垃圾,是否全部被对应的末端处理、设施处理?如果咱们的末端运输和处理没有能够保证的话,怎么来保证大家的积极性?
主持人直接把这个问题抛给了负责直运工作的市环境集团总经理胥东。
胥东表示,这段视频反映的情况,是他们平时严格管理和严格考核、监管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环境集团内部,如果发现混装,一经查实,第一次是扣罚,第二次就是开除。
不过,胥东说,造成现在混装的情况,目前也存在着几个因素。“一个因素是我们在没有分类小区,放置了分类的垃圾筒,所以造成市民的误解。第二个是在已经分类的小区,绿色筒和黄色筒有一定的不匹配。第三个就是整个分类清运开展以后,还有一个杂色的筒在用,这些都容易造成老百姓的误解。”
他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会通过清洁直运示范区的打造,和街道社区加强更深的沟通,共同来解决这个问题。此外,环境集团现在在拱墅区进行5定5公开的试点——每一个垃圾点,定时、定向、定次、定类,把运哪些垃圾、什么时候来运,这个点什么时间来运,运哪一种类,都向市民提前进行公示,接受监督。
每天400吨餐厨垃圾怎么监管?餐厨垃圾的管理办法已起草完成
在昨天的问政会上,还有的民评代表专门针对餐厨垃圾,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这位代表指出:“杭州市大概有2万多个注册的不完全统计的餐饮业,每天有400多吨的餐饮垃圾。据了解,只有10%进入填埋场,其余的去向不明,有些甚至成为了地沟油,重新回到了市民的餐桌上。我想请问,这些餐厨垃圾,相关部门怎么监管?”
对此,翁文杰先解释了两个概念:我们生活小区产生的垃圾叫厨余垃圾,而这些餐饮业出来的叫餐厨垃圾,餐厨垃圾现在每天将近有400吨左右,一部分进行生活垃圾就是厨余垃圾的处理,还有大部分确实没有纳入到正规的处理。
“针对这个问题,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去年我们也专门申报了第三批餐厨垃圾的试点城市,去年9月也获得通过,国家发改委专门把杭州作为试点的样板,每天的量是27吨,到今年年底,一期项目可以启动,到明年可以完成,2017年整个427吨的规模可以建成。建成主要也是通过资源化利用。”
另外,翁主任还表示,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城管委已经完成了餐厨垃圾的管理办法,对相应的职责做了进一步的细化,包括垃圾的收运、处置这方面进行依法明确。此外,立法工作已经起草完成,现在正在相关法制部门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