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李朝文在路上。
李朝文在为学生们上语文课。谭凯兴摄(人民视觉)
广西融安县东起乡长丰村小学教师李朝文,年过五十且腿部有残疾。36年来,他默默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守护着大山里的孩子,被当地人誉为“最美乡村教师”。
执教仅有9名学生的“微小学”
每天,李朝文老师亲自敲响上课钟后,便拄着拐杖走向教室,拐杖触地的一头已经卷了起来,但不影响使用。当他推开一楼教室的门,九双明亮的眼睛齐刷刷地望着他。“老师好!”九名学生同时起身鞠躬,用稚嫩的童声向他问好。“同学们好,请坐。”李朝文朝学生们微微一笑,点了点头,便开始了早上的第一节课。
李朝文是融安县长丰村人,1978年高中毕业。当时山区交通不便,条件艰苦,东起乡教师紧缺。李朝文没有过多的考虑,就自愿留在家乡做了一名民办老师,被分到了东起乡古黎屯的一所小学任教。虽然民办教师的待遇不是很好,但李朝文没有任何怨言,欣然前往。1999年,古黎小学撤并后,李朝文和部分学生一起来到了长丰村的长丰小学。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里的孩子们或跟随打工的父母外出,或迁到中心校就读,长丰小学的学生逐年减少,教师也越来越少。到2012年,学校就只剩下李朝文一位老师和9名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学生人数少了,但李朝文对教学工作却丝毫不敢怠慢。备课、教学、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都做得一丝不苟。
在这所只有9名学生的“微小学”里,李朝文一人承担了六门课程的教学。除了语文与数学外,还开设了品德、美术、音乐等课程。“学生虽然少,但也需要多方面的发展,不能只上语文、数学课呀。学生可喜欢品德、美术课啦。”李朝文笑着说。
对于自己一个人留在长丰小学,李朝文也有他的看法:如果不留下,那这儿的孩子谁来教?“大山需要我,孩子们需要我,只要学校不撤并,我就一直坚持到最后,决不能让一个孩子因为没有老师而上不了学。”
“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李朝文的家距离学校大约两公里,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一段很短的路程,但对于李朝文来说,这却是一条艰辛之路。
1986年春天,李朝文在一次家访途中不慎摔伤左腿。由于当时条件有限,李朝文的腿伤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落下了残疾,至今仍有一块钢板在腿内。由于这次意外,李朝文不得不拄起了拐杖。那一年,李朝文还不满30岁。
每次从家里赶往学校,李朝文总是要比别人提早一个小时出门。别人20分钟能走完的这段路,李朝文却要花一个多小时,途中还得休息三次。若是遇上大热天,一趟走下来,李朝文早已汗流浃背。而刚拄拐杖时,每走一小段路都会摔跤,几个来回后,满身已是伤痕累累。即使这样,李朝文总是第一个到学校,最后一个离开。
一堂40分钟的课,对李朝文也同样是一种考验。长期单腿站立给他的右腿增加了不小压力,因此在课堂上,李朝文不得不时常用左手撑着讲台,缓解一下;累了,他把左腿搭在右腿上,让受伤的左腿得到暂时的休息;再累了,就拄着拐杖支撑疲倦的身体。讲台旁有一张小椅子,是李朝文实在站不住的时候坐下休息用的。但是,李朝文却很少用它。他一天要上六节课,而每一节课都要重复上述的几个动作。到了晚上,李朝文还要继续准备教案,批改作业。在腿部受伤后,李朝文拄着拐杖一直坚守在三尺讲台上,至今已27个年头。
按理说,行动不便的李朝文可以选择到条件好一点的学校任教,但他毅然选择了留下。“既然选择了老师这一行,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就要无怨无悔,为了培养下一代,我要履行好老师的职责。”李朝文说。
读书声是最美的音乐
课堂上的李朝文极其耐心,对理解慢的学生,李朝文就不断鼓励,耐心讲解。李朝文从不打骂学生,学生们也很喜欢他。“李老师很和蔼,上课很有耐心,从不对我们发脾气。李老师就像我的爷爷一样。”一位经常接受李朝文辅导的学生这样描述他。
辅导学生的时候,他用粗糙的手指点着课本里的生字,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给学生听。此时,李朝文依旧是站着,只是稍稍弯下了腰、低下了头,为的是让学生听清楚自己的声音。
“李老师教我们的孩子非常用心,他常常在电话里向我们汇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李老师很负责,我们很放心。”一位学生的家长这样评价李朝文。
为了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李朝文家里的活几乎都由他的妻子和孩子包揽。在过去的30多年里,有超过100名学生考上了县里或市里的重点高中,有的还考上大学、走出了大山。
如今,李朝文依然坚守在只有9名学生的学校里。“大山深处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就是人世间最美的音乐。”青山、稻田,孩子们在校园里嬉戏,站在教室门口,李朝文露出了满意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