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女子因卡被吞徒手拆毁ATM机 网友:高手在民间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10-21 10:04:18

女子徒手拆柜员机。

  这样的“女汉子”,真的“伤不起”:银行卡被吞,她徒手拆了柜员机!这不是拍功夫片,而是本月16日在石龙镇金沙购物广场的雷人一幕,其暴力拆机照近日在网上疯传,被网友笑称“高手在民间”。

  昨日,石龙警方证实,这名女子“因卡被吞”故作此举,且狂躁不安似有精神问题,目前,她已被送到东莞精神病医院做治疗。而“无辜躺枪”的银行方称,柜员机虽被损坏但未有现金损失。

  网帖:因卡被吞拆了银行柜员机

  “不知道女侠是学哪个门派的武功,一出手柜员机也难逃一劫。”这两天,一则《东莞“女侠”为取被吞银行卡,竟将银行柜员机拆了!》的帖子在网上疯传。

  帖子称,本月16日,石龙镇金沙购物广场内,一名女子因银行卡被吞,硬生生将一台柜员机拆毁了。帖子引来各种“神回复”,网友评论最多的是:“高手在民间”。

  昨日,记者来到石龙西湖金沙湾购物广场,记者看到,在商场手扶电梯旁边,有两台ATM取款机,两台取款机中间有一个空位,空位处的电源接口处还有一截电线外露,地板砖缺了一大块,留有摆放机器的痕迹。

  一名目击事发一幕的店主称,事发16日下午6时多,一名橙衣女子到柜员机前进行操作。不一会儿,她开始对着柜员机拍拍打打。

  店主称,这名女子在柜员机前踱步了一会儿,忽然开始用力拍打柜员机的电脑显示屏,拍了几下之后,一把抓住机子的塑料边框,“咔擦”一声掰了下来,随后,整个显示屏被她扯出,打印纸落在地上。

  银行:未造成现金损失

  昨日,记者看到了柜员机的监控录像,只见当时该女子反复取钱不成,对着电脑显示屏狂拍,又徒手将取款设备的塑料胶框掰下,并将电脑显示屏用力拽了下来。柜员机里的打印纸散落一地,机器线路裸露在外。

  而涉事银行昨日回应称,该女子因使用他行“已锁定”状态的银行卡取款,致使取款不成功。事发过程中,银行柜员机4次退出她的卡,但这名负责人未回应机器最后是否吞了这张银行卡。

  取款未果,涉事女子行为失常,进而反复拉扯、恶意破坏银行ATM机具,导致机具操作台模块脱落。事件并未造成ATM机内现金损失。

  拆ATM机很简单?

  一名女子为什么能徒手“拆”了银行的ATM机?是不是ATM机太“脆弱”?

  据石龙金沙湾购物广场防损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女子在拆ATM机时也没有使用任何工具。“从视频上看,她先是将设备的塑料胶框掰了下来,随后又将电脑显示屏用力拽了下来。”该负责人说,有可能是该ATM机使用时间太长,周边的塑料配件老化脱胶,从而被轻易损坏。

  对此,东莞银行办公室负责人解释称,经过现场检查,ATM机只是操作模块脱落,而内部线路完好无损,并不像网上现场图片显示的那样狼狈。据该负责人介绍,涉事女子之所以取不出钱,是因为其使用他行“已锁定”状态的银行卡取款。事发过程中,该行ATM机曾经四次退出涉事女子“已锁定”的银行卡片。

  警方:正对女子做精神病鉴定

  昨日,石龙警方通报称,10月16日18时许,石龙西湖派出所接到报警称有一女子在石龙镇西湖金沙湾购物广场一楼对一台柜员机进行故意损坏,派出所民警接警后赶到现场,将该名女子控制后,将其拘留带回派出所接受调查。

  经查该名女子叫林某,其因为银行卡被锁在柜员机内无法退出,所以对柜员机故意损坏,其被带到派出所后情绪激动,疑似患有精神病。

  派出所于10月18日将该名女子送到东莞市精神病院检查,由于要等15天左右才能对其是否患有精神病作出评估报告,她现由东莞市精神病院关押治疗,待作出鉴定报告后才能对其作出处理。

  提醒:吞卡后拨打银行的客服电话

  密码连续三次输入错误、交易完成后没有及时取出卡,以及系统突然故障等原因可能导致吞卡。

  银行方面提醒,如果遇到ATM机吞卡,不要慌张,看ATM机是否有吞卡凭条吐出,如果有就收好凭条。如果ATM机不在银行网点内的,就需要拨打ATM机所属银行的客服电话。

  持卡人须3天内携带身份证到ATM机所属的银行网点领卡。如果逾期未领,只能办理挂失和补卡手续了。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记者 谢英君 吴城华 黄江洁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