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烧饼师傅培训班迎来首位洋学徒,俄罗斯商人马克说: “我要把缙云烧饼店开到俄罗斯去。”
10月17日,带着自己亲手烤制的四十个“缙云烧饼”,俄罗斯商人马克心满意足地踏上了回宁波的路。借着到缙云出差的空当,马克找到缙云烧饼师傅培训班的赵一均师傅,跟他学了两天就交出了令师傅颇为满意的毕业作品——马克出师了。
第一次到缙云盛赞烧饼是“中国第一神奇美味”
今年40岁的马克来中国已经13年了,一直在宁波做外贸生意,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五年前,他第一次来到缙云出差,品尝了缙云烧饼后便从此爱上了这“不油不腻,咸香中带点甜”的浓香味道。
“这是中国第一神奇美味!”马克告诉记者,其实在宁波也有不少打着“缙云烧饼”招牌的饼摊、小店,他每每总按捺不住去买来尝尝,可几次三番试下来,却始终不是记忆中那个熟悉的味道。
马克因此坚信,要吃到地道的“缙云烧饼”,还是得到缙云去。打从那以后,马克几乎年年都往缙云跑,游风景名胜,吃当地小吃。尤其钟爱“缙云烧饼”的他,临走时总不忘打包带上几十个烧饼回去和朋友们分享。当马克为了小小烧饼不断往返于宁波和缙云时,他的伙伴们觉得很不可思议,而他对缙云烧饼的热爱却一直有增无减。
今年9月,马克从他的中国朋友那里得到消息,缙云开办了烧饼师傅培训班,便通过朋友与缙云电大取得了联系,表明了自己想要拜师学艺的愿望。几经周折和一番协调沟通后,马克如愿以偿,成为了缙云烧饼培训班成立以来的首位外籍学员。
第一次做烧饼刚出炉就大快朵颐乐得合不拢嘴
“师傅,我来学烤缙云烧饼了,缙云烧饼真的很好吃!”10月16日上午,走进第18期缙云烧饼师傅培训班,马克的大手紧紧握住了赵一均师傅的手。
捏面团、包馅儿、擀饼坯……师傅手把手地教,马克依样画葫芦地学。由于在俄罗斯当地,面包是人们的主食,马克对揉面一类的工序很在行,连赵师傅都不禁夸马克“很有做饼的天赋”。
“馅儿太少了,这么一点你吃不到肉的,都是面。肉要多放一点才好吃,口能封住就行。”赵师傅在一旁不时地指导马克。
马克说,在他的家乡和烧饼长相最接近的就是披萨了,可当地做披萨,什么料都是码在面饼上的,不像缙云烧饼把馅儿“藏”在肚子里。而说到缙云烧饼最特别的,还在于它区别于烤箱的烘烤方式——徒手伸进平均温度高达300度的炉子,把饼直接贴在滚烫的壁上。
在赵师傅眼里,这是缙云烧饼制作最难的一道工序,许多学员都因为耐不住高温把饼坯丢进了熊熊的炭火,而马克的“第一次”却奇迹般的成功了。只见他在饼坯的一面刷上一层糖油,撒上芝麻。随着“哧”的一声,粘上凉水的面饼坯牢牢地贴在了烧饼炉里,没过一会儿,金灿灿的烧饼裹着热气出炉了——葱香面香芝麻香,和干菜肉馅配合得天衣无缝,香味席卷而来。
第一次做饼就成功了!兴奋地马克顾不得烫,在炉子前就大快朵颐起来。“味道真不赖,但还是师傅做的饼皮薄馅儿大!”马克边吃边笑,乐得合不拢嘴。
第一次学手艺要把缙云烧饼店开到俄罗斯
“他今天刚来,一天的工夫就学得有模有样了。做了差不多四十个烧饼,说要带回宁波去。”赵师傅不吝言辞的夸赞让马克很开心。他玩笑似的建议马克带个炉子回去烤饼吃,却没想到这个主意让马克立刻兴奋起来。
“太好了!我要把缙云烧饼店开到俄罗斯去,让家乡的小伙伴们也爱上缙云烧饼!”马克说。
两天的培训内容很丰富,除了学习缙云烧饼的制作技艺,马克还跟师傅学习了制作“小馄饨”“豆腐丸”等其他的缙云特色小吃。
据了解,目前缙云烧饼示范店已经在全国各大城市开出了30多家。到2020年,从业人数将达到2万人,营业收入超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