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三轮车夫见14岁资助女孩后停止资助 称其太冷漠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10-17 09:09:09

  资助的女孩太“冷漠”三轮车夫停止资助

  两种声音

  老冯应宽容

  这个女孩骨子里是自尊好强的,但因为身世原因,变得很自卑。她的内心是很不愿意成为受资助的对象的,只是出于现实的无奈而接受。所以她的潜意识是排斥跟资助有关的人和事。她并非对老冯有什么不好的看法,而是不愿面对自己是受资助对象这一事实。老冯最好不要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玲玲,应该站在她的角度去体会她的想法。

  ———网友ctve188

  女孩要反省

  替这个老伯不值,就像我们在公交车上让座,如果自己让座给别人,人家坐下后连个感谢的眼神都没有,会感觉不值。让座并不是为了人家的感谢,但别人觉得理所当然的话,真的会感觉不舒服。这个老伯资助女孩,并不是要女孩感恩戴德,但是如果连一句暖心的话都没有,真是没有必要再去资助了。不懂得感恩和礼貌,这个女孩该反省一下自己。

  ———广东手机网友

  受资助的14岁女孩,在面对突然而至的资助者时,表现出的不热情和距离感是否代表了冷漠和不感恩?资助者又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受资助的孩子?

  昨日,成都商报刊发的独家新闻《一场资助背后的冷暖人心》,讲述了三轮车师傅老冯资助14岁女孩玲玲(化名)的故事,坚持4年的资助后,老冯与孩子首次见面,却因孩子表现出的“冷漠”,有些寒心随后停止了资助。然而,成都商报记者通过对玲玲本人的深度采访和实地走访,了解到孩子并非冷漠,而是因强烈的自尊和自卑纠结在一起,导致她无法以放松的姿态面对老冯这个资助者。

  此事经成都商报独家报道后,被数百家网站转载,引起上万网友的激烈讨论———有的网友认为,女孩年纪小,因身世和性格原因不懂表达,不应苛责;但也有人认为老冯资助女孩值得表扬,女孩“冷漠”的表现确有不妥;还有网友认为,孩子终究会长大,老冯不应以恩人的身份去见面,不然行善就变味了……截至昨日22点,仅新浪新闻的评论跟帖就已超2万条。

  针对网友们的争议和质疑,成都商报记者再次采访了当事双方及其身边人士,帮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此事。

  A

  受助者 玲玲 回应网友质疑

  网友疑问1:

  为什么不主动给冯师傅打一个电话?

  在首次见面之后不久,玲玲的奶奶就给老冯打去了一个电话,老人希望老冯能原谅娃娃的“不礼貌”,老冯问:“玲玲自己有手机,为什么不给我打来?”

  奶奶慌忙把电话交给了紧贴在电话旁边听的玲玲,玲玲赶紧把手机接过来,但“喂”了一声后才发现,冯保保已经挂断了电话。此后,玲玲没有再打电话的原因是,在这个14岁女孩看来,自己已经惹冯保保生气了,再打去电话似乎就是向冯保保要钱,她认为自己开不了口。

  在玲玲的班主任魏铭看来,“这个娃娃很腼腆,心理负担很重,虽然很努力学习,但上初中后,成绩一直是中等。”魏老师说,因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为帮她缓解压力,其还特地给她安排了一个性格开朗的女生为同桌。

  网友疑问2:

  家境不好还用手机,是不是不懂节约,不懂感恩?

  在家长和老师眼中,玲玲很节约。“她一个星期生活费50元,每天10元钱。”奶奶刘桂华介绍,因家境贫寒,玲玲在学校生病了都舍不得去看,小病就拖,大病实在支撑不住才给家里打电话,而她身上穿的衣服大多是别人送的。这一点得到了班主任魏铭的证实。

  “因为长期节约,营养不良,玲玲头发有些发黄。”魏老师说,学校和老师主动免去玲玲一些费用,并主动给她申请一些补助。因得到老师同学的关心和照顾,在班级活动和打扫清洁时,玲玲也主动承担一些粗活、重活。魏铭介绍,“从这些日常行为来看,她还是懂得感恩,但特殊环境长大的孩子,一些东西她不知道如何表达。”

  网友疑问3:

  更愿意成为“照顾别人的人”,是否是花言巧语?

  成都商报记者采访获悉,玲玲口中所说的“更愿意成为照顾别人的人”并非假话。从村民口中得知,今年玲玲家地里收了2000斤谷子,因爷爷已丧失劳动能力,所以她和奶奶负责收割,到了打谷子的时候,2000多斤谷子全是这个14岁的小女孩利用放学和周末一捆捆打出来,再用背篓背回家的。记者询问玲玲,这样是否觉得劳累时,玲玲说:“不累啊,爷爷奶奶干不动,当然是我来做啊。”同时,村里好几个亲戚家的小孩,只要玲玲一有空就会去照顾。玲玲开心地说:“1岁多的小侄子看见我就会笑,我一离开小侄子就会哭。”对于这种被人需要的感觉,玲玲明显很喜欢。

 [1] [2] [3] 下一页
来源: 成都商报 作者: 记者 梁梁 王明平 编辑: 徐夏莉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