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教育部公布了全国和各省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
在全国范围内,前几年还很时髦的生物科学、知识产权、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纷纷出现在15个低就业率本科专业名单中。
而在我省的十大就业难专业中,既有英语、法学等颇受考生家长追捧的热门专业,也有古典文献学、哲学等冷门专业。
面对这样一张榜单,设置有这些专业的学校怎么看?相关专业“躺枪”的同学又怎么说?
我省十大就业难专业多数为热门专业
英语、古典文献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信息工程、汉语言文学、哲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法学、文秘教育……
在教育部公布的各省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中,我省有10个专业上了名单。而这其中,和全国榜单相同的专业,仅有“市场营销”。
此前,教育部已要求各高校自今年起,编制和发布本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据了解,公布这些名单,意在加强对高校专业设置的宏观管理,引导高校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同时,也提醒各高校在申报专业时,要参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充分考虑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避免盲目布点、重复设置。
“上榜”专业在部分高校就业形势未必差
不难发现,我省上榜的10个专业中,多是近年的热门专业,绝大多数学校也都开设有这些专业。
但对于这些专业会上榜,部分高校招生就业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和他们心中的预计有差距。
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10个专业里,该校就开设了除古典文献学外的其余9个,其中不乏他们的传统优势专业。
“我们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都是百分百就业,而且就业质量也很好,多数去了国企、银行和上市企业等。”该校招生就业处(下称招就处)吕处长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也是他们的强势学科,今年就业率达96%。
而在实际就业中就业率相对较低的保险、劳动与社会保障等专业均未上榜单。“劳动与社会保障是在2007年颁布劳动合同法后开设的,本以为会在今后几年有大量需求,但实际上就业率只有70%多。”吕处长说,就算没有榜单提醒,随着新高考改革改为按志愿填报,这些专业也势必转型。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也有6个专业上了榜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电子信息工程是我们的优势学科,就业率在全校60多个专业中也是名列前茅的,而且就业质量很好。”该校招就处陆副处长说,英语、市场营销等专业,因为就业方向广泛,只是就业去向有高中低之分,但就业率并不低;而相较之下,社会学、编辑出版学等不在榜单里的专业就业率反而相对逊色。
不少“躺枪”学生感到意外
“我们的专业上低就业率榜了?”听到这个消息,3年前从浙大城市学院法学专业毕业,现在在老家丽水松阳县政府法制办工作的汤柳明显得有些意外。
他告诉记者,自己毕业找工作非常幸运,投了不到五份简历,就被三家还不错的单位同时录取。而据他所知,班里其他同学也都顺利找到了工作,而且30名同学中有三分之二都从事了本职工作。
现在在杭州一家上市公司做宣传工作的姑娘小虞,2年前从浙江理工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没听说我们班有谁没找到工作的。”不过小虞也坦承,不少同学找到工作还是靠了家里的帮忙。
而上榜专业中,古典文献学显得尤其神秘。“这是中文系下的一门学科,对口工作主要是去古籍部整理古籍档案或者高校任教。因为专业性较强,多数同学会选择继续深造,哪怕是毕业季也不大有人讨论就业。”浙大人文学院古典文献学专业2010级的学生方方(化名)说,他们全班只有10个同学,除了2个同学因为学习双学位等原因延迟毕业外,5个同学选择了读研,1名同学去支教,1名同学选择了自由职业,只有1名同学就业,转行做了文秘,“榜单的统计不具备广泛意义,例如我们整个班就10个人,只要有一个人改变决定,就是10%的浮动。”
高校建议解读榜单要全面客观
这份榜单自发布后就在网上被大量转发,而多位高校招就处的负责人也想提醒大家:解读榜单要全面客观。
“上了榜单的多数是热门专业,开设的高校多,毕业生人数也多。不同类型高校办同样专业的效果也完全不同,就业率被平均后,就相对被拉低了。”浙江工商大学招就处吕处长说,如果上榜专业是高校的强势专业,考生完全不必担心就业,相反,学校还会有一定的就业渠道。
实际上,除了就业率,其实就业质量也是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有些专业虽然就业率高,但就业质量并不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招就处陆副处长说,相比按就业率选专业,考生更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当然,陆副处长也并不赞成完全用就业率来衡量专业存在的必要性,否则就会让高校教育趋从眼前利益,“北大的古生物专业只有1个学生,按市场需求,它并没有存在的必要。但从国家宏观考虑,就应该设置这个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