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爱国情感也需后天培育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9-29 16:42:36
值此国庆六十五周年以及甲午重阳前夕,功勋思想库“百老讲师团”和上海社科院结成了“关爱下一代”的德育联盟;并举行“爱国主义基因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爱国主义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感”,在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并将继续融入全球化的未来;尤须强调“爱国主义情感在弘扬基础上的与时俱进”。
最近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作为全景式历史事实和改革语境表达的“严肃剧”,却吸引着无数年轻人去了解“出世前的中国难题”。其中,有一个场景是剧中知青的“叛逃香港”和“回乡创业”;小平同志的剧中评论特别朴素,即“政策出了问题”和“政策对头了”。换言之,和平年代,爱国主义会从庄严的集体情感演化成丰富的个人情感。
“中国梦”理论毫无疑问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情感的核心基因和动力源泉,是当代青年前途和祖国发展前景“同呼吸、共命运”的熊熊火炬。从现在起到新中国建国百年的新发展阶段,我们完全可以用“中国梦”理论进一步培育爱国主义。而这一新基因的特征是传承和开放的统一,兼顾着中国固有国情和世界发展大势。
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基因角度,习总书记在本月教师节三十周年之际已经表述得非常清晰。我们应该对生动、具体的历史文化遗产有更高的传承水准。今年京杭大运河单独申遗和古丝绸之路与中亚国家联合申遗成功,但一些地方政府在欢喜之余并没有着力、着眼于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以及乡土文化教育,第一考量往往是旅游开发计划。这方面确实有必要反思。
没有人会否定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观,但要在相关实践中让人尤其是青少年听得进、记得住。国庆前夕: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和徐汇区天平街道合作,组织、引导300多位中学生进行了暑期“社区爱国主义遗址调研”的实践活动。结果孩子们画出了一幅精彩的“社区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地图”。类似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总结,只要有心有谋,就必然能够达到有情有意的效果。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精神文明发展报告》主编)
来源:
解放日报
作者:
王泠一
编辑:
刘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