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民众忆与天安门合影:6旬母亲坐7天火车来看天安门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9-28 08:26:43

  1981年,罗文极一家拍下第一张全家福

  1996年,罗文极一家在天安门合影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15年前的1999年,来自四面八方的读者曾给北京青年报提供与天安门的合影,讲述自己的天安门记忆。15年过去了,国庆65周年将至,北青报多路记者试着寻找当年天安门的留影者,希望再次通过图片和文字讲述他们与天安门的记忆交集,作为“我的天安门记忆”第二季呈现给读者。

  15年来,中国经历迅猛快速的发展,人们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领域见证着社会巨变。照片中的他们也许就是你身边的小人物,但他们有着各自的“大故事”,从中可以看到时代变迁的历史脚步。

  罗文极1973年来到北京开始从事市政建设工作。40余年来他见证了北京城的巨大变化。1981年,他和妻子女儿在天安门拍下第一张全家福。他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自己每年都要去天安门留影。“在天安门拍照,每年留下来的不仅仅是一张照片,还是一个美好的记忆。”

  罗文极出生于广西大山深处,18岁他参加解放军。与共和国同龄的他对北京,对天安门充满了向往之心。1973年他来到北京市政工程局工作。突如其来的惊喜让这位从大山里出来的孩子,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投入到北京的建设中去。如今罗文极已经退休,相册中和天安门合影的照片他始终保存着,他说:“今年是国庆65周年,要去天安门再拍一张照片。等到国庆70周年时,只要还活着,还要去天安门合影。”

  -老照片故事-

  第一张全家福在天安门拍摄

  1973年,罗文极来到北京,在北京城建工程局工作几个月后,他终于挤出半天时间,坐电车来到天安门广场,他站在天安门前,让这里的摄影师记录下他第一次看到天安门时的瞬间,从这天起他就有一个愿望,每到国庆节时,他都要来天安门前留个影。

  1981年,他的老妈从广西大山深处来到北京,在她儿子的带领下来到了天安门,老人家身着壮族服饰拍下一张照片。回家后,老人家把冲洗出来的照片全都拿走了,为的是让村里人都看看她来过北京,在天安门前留影了。同年,他们的宝贝女儿罗印被他们夫妻抱着来到天安门,拍下了第一张全家合影。

  老妈回到家乡后,村民都知道他在北京的消息,父老兄弟姐妹们都想到北京来,让这位大侄子,带着他们去天安门看看,1981年起,他先后接待了好几拨亲戚朋友,一些战友途经北京时,也让他带着去天安门留个影。2006年,宝贝女儿结婚,亲戚们从老家赶来祝贺,在他的招待菜单中有一道大家都喜欢的“菜”,那就是去天安门留个影。

  1989年国庆节期间,他们全家去天安门广场,途中看到一个印有天安门巨幅照片的装饰墙,三口子便停下脚步拿出相机,让路人帮忙拍下一张背景有天安门照片的合影,对于这张合影,罗文极一直保存着,他认为这张照片拍的好看,值得留念。

  -生活经历-

  从事城建工作数十年

  见证北京城巨大变化

  罗文极告诉北青报记者,他的家乡在广西天鹅县。十岁那年,罗文极背起了书包,成为罗氏家族中第一个能上学的孩子。刚刚走入校门时,老师让他交2块钱学费,老父亲两手空空地离开了学校。后来得知,老父亲没有回家而是拿着砍刀上山了,他从山上砍了一根很粗的木头,拿到集市上卖了两块钱,这两块钱就成了他的学费。他的小学在白薯为主食的生活中度过。1967年,罗文极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一名军人。

  到天安门留影

  从入伍那天起,罗文极就成为一名国防工程的建设者。直到1973年,他来到北京,被分配到北京城建工程局工作,起初他在工程队里当工人,来北京第二年,他们在先农坛施工。一个周日,正好赶上不用加班,他坐公交车来到天安门,第一次看到天安门心情很是激动,围着广场走了好几个来回,看到广场上有拍纪念照的,于是就掏出几毛钱拍照,摄影师让他站好了,按下快门。

  参与天安门广场地下通道施工

  一次,建材局开办了一个驾驶员培训班,职工可以报名参加,心想要是开上车就可以逛遍北京城了,于是罗文极报名,天资聪明的他很快通过了驾驶员考试,成为一名司机。

  作为司机开车出去,他转遍北京城。他说,以现在的眼光看那时的北京,高楼少,有些道路坑洼不平。此后他参加了建国门、和平里地区建设,以及京通高速、机场高速建设工程、天安门广场地下通道施工等。他记得,自己当时开着混凝土搅拌车到天安门地下通道施工现场进行作业。

  回想起以前,罗文极感叹道:“北京的变化实在太大了,对于常开车出去的司机,对于一些地方应该是铭记在脑子里的,但在北京凭记忆找路有时可不灵。记得有一次去亦庄办事,就发现那边变化太大,有很多高楼拔地而起,记忆中的道路被新道路所替代,打听了好几次才找到要去的地方,真是丢人!”

  来到北京后,他最喜欢吃的是面茶,焦圈、炸糕以及各色面条,身为南方人的他对北方的面食很是习惯。白天出车后,要是中午赶不回单位吃午饭,就在外面买一碗面条吃,回来在单位报销两角五分的饭费。

  每年都要去天安门拍照

  自从罗文极来到北京后,接老妈妈来北京看看成了他的一个愿望。说到母亲来北京,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村里出来后,要走三个小时山路,然后坐上开往县城的公交车,在县城住上一晚后,再坐长途汽车到柳州,这段路程需要两天的时间。从柳州到北京坐火车需要两天的时间,也就是说从家里来一趟北京要走约一周的时间。”自从他来到北京后,每年的探亲假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路上度过的。“接老妈妈来北京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趁着1981年春节回家探亲之机,他终于说动妈妈来北京看看,已经61岁的老人家跟着儿子走了近一周时间,终于来到北京。下火车休息一天,老人家就在儿子陪同下来到天安门前,第一次看到天安门,老人家很激动,操着壮语告诉儿子,真漂亮,真宽敞。从天安门广场拍完照后,老人家就在北京暂时住下,一来看看北京各大风景名胜,二来和自己的儿子多待些日子。转眼老人家在北京住了几个月,这一天小儿子来接老人家回家,临走时,老人家将有自己在天安门的照片全部放在包裹里,说是要让乡亲们看看她去过天安门,还留了影。现在罗文极的相册里唯独没有和妈妈一起站在天安门前留影的照片。

  现在65岁的罗文极已经退休,老伴每天做饭干家务,罗老也很心疼这位北京妻子,帮助做家务自然不在话下。提起回老家探亲时,罗老的夫人告诉记者,他家真的太远了。记得第一次去他家后,回来时是她骑在马上,由村里人拉着马把她送到山下,但现在想起来嫁给他不觉得冤。每年罗文极的老伴都要陪着他去天安门广场拍照片。“凡是他自己的单人照,都是我给他拍的,凡是他与女儿一起的照片,也是我给他们拍的。”罗夫人笑着说。

  今后只要能动就去天安门留影

  罗文极说,自己的人生经历与共和国经历有着很多相同的特点。当年来北京后,感觉道路有些狭窄,但在市政工人的辛勤努力下,北京的道路变得越来越宽了,自己的住房也从当年的9平米,变为今天的大两居。他说:“在天安门拍照,每年留下来的不仅仅是一张照片,还是一个美好的记忆。”马上就要到国庆节了,罗文极计划“十一”期间,再去天安门留个影。等到70年大庆时,自己也打算拍一张,做个纪念。(供图(除署名外)/罗先生)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作者: 记者 李强 编辑: 徐夏莉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