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内地“藏漂”寻梦拉萨 厌倦钢筋水泥追逐心灵释放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9-22 08:35:40
 

  “藏漂族”,听从心灵的召唤

  “清晨,站在娘热乡半山腰的格里空巴的金顶往下望,拉萨正在晨曦中闪光,薄薄的雾霭轻轻笼罩在布达拉宫的金顶上。这个狭长的河谷,在高山间静静地偎依着,山色明暗下,城市被光照得通透,耳边没有这个城市的喧嚣,风声流动,车像一只只小甲虫忙碌爬行,那些像盒子一样的建筑里,也许人还在熟睡。”张苹宁静地开始她对拉萨的叙述,她所记的也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时间。

  对没去过西藏的人来说,西藏遥远而神秘,激发无穷想象。《藏漂十年》告诉我们一个“日常化西藏”是什么样子。作者张苹是一个来自湖南山区的女画家,2000年她从北京漂往西藏,和男友前去陈丹青画过、马原和扎西达娃写过的西藏高原,一住十年。她和一群“藏漂”年轻人为伴,与当地草根人群甚至乞童为伍,出没在城市老房子和酒吧里,在寺庙临摹古代壁画,在自家院子种植格桑花,酿造酥油茶,在那里养育后代。她结交了很多人,见过很多悲喜故事。

  这本书写了作者的经历,她在西藏遇到的各色年轻人,他们在西藏怎么过活,有什么烦恼,各种酒吧晚间的营生状态;写了日常的拉萨,住在布达拉宫斜对面药王山上的老房子里什么感觉,藏历新年如何度过、与汉族新年心境上的差异。

  20世纪80年代后,西藏是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基本的内容是原始的土地,纯净湛蓝的天空,有着坚定信仰的淳朴民众,遥远的天堂香格里拉。它成为了城市化进程中感觉不爽的人们的一个白日梦。梦的内容是关于自我的清明,从庸俗的生活中被救赎,回归原始单纯的生活。男男女女多少有着梦想,想逃离旧日生活。西藏是最好的选择。“藏漂族”的形成是一次集体的无意识行为。

  “藏漂族”,包含形形色色的入藏者,有商人务工者乞丐自由职业者,其中自由职业者群体越来越大,集中了一些流浪歌手民间音乐收集者登山爱好者画家摄影爱好者和写手,甚至还有申请在西藏入学深造的“国际友人”这些人多了之后,流连在拉萨街头,增加了西藏的多元化色彩,也给西藏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他们喜欢把拉萨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和“精神家园”。

  “藏漂”是西藏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体现了拉萨的精神魅力。他们或为生活打拼、或寻找心灵的栖息地,或匆匆而过,但他们都肩负着家庭和社会的责任。“藏漂”是一种象征,代表奋斗、理想和自由。对于“藏漂”而言,西藏不是沿途的美丽风景,而是风景背后生动的故事。

  在高原,空气明澄稀薄,日月之光嘹亮,寺院依山傍水,思绪也变得轻捷。西藏的生死与内地不再等同。物质的简朴和思想的空旷成为两极,在无霜期很短的人生中,支持生命的开花。漂在西藏是一个在世间行走的人怀疑的心灵告白,挣扎、茫然和转化,这不仅关乎心灵,更关乎现世人生,关乎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看待这个无常世界里的命运变幻,甚至精神上还乡。

  内地“藏漂”寻梦拉萨

  藏族作家阿来在《尘埃落定》中写道“西藏是一个形容词”对绝大多数内地人来说,西藏的确如此——神秘古老令人心驰神往如今,在这里,有一群“80后”的藏漂,他们背井离乡,不远万里来此生活或工作,寻找心中的“西藏梦”。

  “如果没去过西藏,我的生活也许不是现在的模样!”来自广州的女孩吕晓雯的“西藏梦”就像一个传奇。

  2011年暑假,还在念书的吕晓雯怀揣1300块钱,坐火车硬座进藏了短短40天的旅行,让她结识了不少热情的藏族朋友,心里装满归属感“西藏旖旎的高原风光震撼了我,藏民族的宗教文化更令我恋恋不舍”她说。

  2012年大学毕业,吕晓雯毅然回到魂牵梦萦的拉萨,决心在这里“扎根驻营”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她在拉萨纳金路开了一家家庭驿馆,还邀请藏族朋友帮忙取了一个好听的店名——“邦迦美朵”,藏语意为生长在悬崖上的花朵。

  “如今我的家庭驿馆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每天接待来自天南海北的驴友,与他们分享关于西藏的故事,这是我最快乐的事”吕晓雯说,她并不奢求有多大成就,在西藏,享受温暖的阳光,品味芳香的甜茶,畅游藏文化海洋,足矣!

  近年来,拉萨成为许多内地年轻人心中的梦想之城在拉萨城关区北京东路的“BOOK说”咖啡馆里,25岁的成都青年陈韬正悠闲地享受着日光浴,身边一杯卡布奇诺浓香阵阵大学毕业后,陈韬在上海工作了半年,厌倦了钢筋水泥筑就的“枷锁”,心里总有一个念头在环绕:寻找心灵的释放!

  2012年底,陈韬入藏在拉萨,圣洁的蓝天白云热情善良的藏族同胞安静祥和的生活氛围,成为他追寻“西藏梦”的莫大动力如今他已在拉萨生活了一年多,经营着一家咖啡馆。

  “西藏梦”对于他来说,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生意不忙的时候,我喜欢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聊天我享受在拉萨生活的每一天,那种无限自在轻松的感觉,让我无法割舍”陈韬笑着说,都说拉萨是幸福感最高的城市,的确如此。

  “与藏族朋友交流汉藏文化,与内地游客畅谈未来的梦想,一切随心而发,释放感情不必顾虑太多在这里,生活不再枯燥,精神生活也更丰盈!”他说。

  拉萨的夜,总是姗姗来迟夕阳西下,华灯初上,年轻的人们步履匆匆,好似追寻着各自的“西藏梦”。

  过一个原汁原味的“藏式”新年

  擦得一尘不染的窗户楼顶露台上晒着刚洗干净的床单和门帘,厨房里的餐桌上堆放着青稞麦子……临近2014年藏历新年时,在拉萨开客栈的姑娘薛星星开始了忙碌的准备工作。

  早在新年前几日,薛星星就从拉萨当地的八廓商城和冲赛康市场购买了切玛盒酥油花,这些藏历新年之时所必不可少的吉祥物,以及填充切玛盒所需要的青稞麦子和糌粑。

  4年前,在北京从事网络视频编辑工作的薛星星辞职来到拉萨,用她的话说,西藏是个纯净又自由的地方,西藏的山水风情是所有人都向往的为了能把高原美景记录下来,薛星星在当地的电视台找到了第一份旅游专题片编导工作。

  4年的时光,已经让薛星星从衣食住行到风俗习惯完全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现在的她已然成为了地道的拉萨人。

  “2月28号是藏历‘古突’夜,就是新年前两天,要吃‘古突’粥,29号是‘朗噶’,即藏历除夕,每家每户的窗户门上都要挂上崭新的布帘,切玛盒青稞苗各种过年的食品都要摆放好……”薛星星对于迎接藏历年所要准备的大小工作如数家珍。

  她对记者说,曾两次到过藏族朋友家一起过藏历年,因此过年期间所需要准备的东西及流程都已铭记在心。

  由于喜欢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藏地生活,很多人找到薛星星,要她介绍西藏吃喝玩乐的好地方一来二去,和“粉丝”们的互动让薛星星萌发了开客栈的想法2013年初,薛星星和朋友合伙在拉萨河畔的仙足岛小区开设了两处家庭客栈今年初,她发布了主题为“一起到西藏过藏历年”的微博,藏历年期间客栈的订房量明显增多。

  为了能让来自各地的住客在客栈里过上一个正宗又年味十足的藏历年,薛星星还特意请教了邻居央金大姐如何制作“古突” “古突”是新年前两天的晚上食用的一种面疙瘩粥,“古”的意思即九,九种原料熬制而成,“突”即突巴,藏语意为面疙瘩藏族群众喜迎“古突”之夜,是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无病无灾。

  对于心灵手巧的薛星星来说,做法并不复杂的“古突”不一会就学会了,但吃“古突”前要用藏语说的一段吉祥话,她却反复学习了好多次才记下来。

  “除了吃‘古突’,还要学藏语,这样的藏历新年才过得地道”薛星星准备把藏族大姐教她的吉祥唱词在古突那晚教会给客栈里一起过年的人

  “藏历年所准备的东西都有着吉祥幸福的寓意,这和我们过春节的意义是一样的!”薛星星一边说着,一边把刚买回来的糖果和点心放进了藏式的果盘里。

  外国人:拉萨是我的“第二故乡”

  “天下没有远方,人间都是故乡”——这是《文成公主实景剧》台词生活在拉萨的外国人将这里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因为喜欢所以来到这里,满怀着热爱的情愫生活在这里,带着感恩之心行走古城拉萨……

  恰逢周末,八廓古城的一家传统藏餐厅内一个金发女孩正在一边仔细品尝藏式火锅一边欣赏正在演出的西藏传统歌舞表演——堆谐RIKA来自遥远的俄罗斯,怀着对西藏好奇与喜欢的心态来到古城拉萨,在西藏大学读书没有亲人朋友,没有熟悉的乡音,没有吃惯的食物,RIKA在这片土地上从陌生到熟悉,从好奇到热爱,说起她的西藏情,RIKA侃侃而谈,眼神中充满了激情。

  “这个西藏火锅口感非常好吃,尤其是牦牛骨头汤简直美味极了其实在这边已经习惯了西藏的餐饮口味,也开始慢慢喜欢上了”如今RIKA对糌粑甜茶藏面等传统藏餐已经感情深厚。

  “藏历新年的时候,我跟同学们一起到藏族朋友家里过藏历年,一起做‘古突’放鞭炮”西藏的很多传统习俗让RIKA非常好奇,她也希望在拉萨的日子能够了解更多西藏文化,结识更多藏族朋友。

  如今的RIKA已经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藏语了,她最大的目标就是能说一口流利的藏语。

  在西藏大学,像RIKA这样的留学生有很多,有来自日本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他们穿越大洋,千里迢迢来到中国的西藏,怀着对西藏文化的热爱学习藏语学习藏文化。

  在拉萨的外国人以各种各样的身份生活着,不同于RIKA的学生身份,尼泊尔人普利姆·毕斯塔来拉萨已经整整16年了,如果不看外貌就会误以为他是藏族小伙子。

  普利姆·毕斯塔在八廓街一家餐厅做厨师,这些年他尝试着学习藏语吃藏家饭,已经完全融入了拉萨人的生活,他每周都会抽出时间跟朋友一起出喝甜茶逛街。

  尼泊尔毗邻中国的西藏自治区,自古以来就有各种贸易往来,西藏人对尼泊尔并不陌生也充满了友好普利姆·毕斯塔说:“我喜欢西藏,这里有很多习惯跟我的家乡相似,这16年让我觉得这里已经是我另外一个家乡”在他工作的娜玛瑟德餐厅里,很多游客与市民都在品尝他做的尼泊尔餐点,咖喱牛肉尼泊尔手抓饭玛莎拉甜茶等食品最受大家欢迎每每看到大家吃饭时脸上流露出的幸福笑容,他都会很开心用心做好每一道餐点成为这个老外一直坚持的教条。

  对于普利姆·毕斯塔来说,他不只是一个工作在拉萨的“老外”,更是一个变化的见证者“这些年拉萨变化非常大,刚刚来这里时交通也不是很好变化最大的是八廓街,现在改造后非常的漂亮,如果我们尼泊尔的一些古老的房屋也能够得到这样的保护就好了。”

  由于历史上长时间的商贸往来,不少尼泊尔人把西藏作为第二故乡,他们来到拉萨经商求职,甚至在这里与本地人结婚生子,留下了更深的情感。

  在拉萨曲米路上有一家名为“恩惠”的咖啡厅,这个富有情调的咖啡厅老板是一个会说一口标准拉萨语的韩国人李相旭15年前,在美国学习哲学的李相旭来到西藏大学学习藏语,当时只想着来雪域高原了解另一种文化的他没想到会在拉萨遇到了生命中的伴侣沈恩姬同为西藏大学的留学生,怀着对西藏文化的热爱,两人在拉萨演绎了一段雪域高原上的异国爱情故事。

  留学结束后,对西藏的热爱使得夫妻二人决定留在这里并开了一家咖啡厅如今,他们已经是拥有3个孩子的幸福家庭为了能让孩子们对西藏的风土人情有更深的了解,每到韩国学校放假时间,夫妻俩都会把孩子们接到拉萨一起生活骑自行车游拉萨河逛寺庙已成为他们在西藏时必做的活动。

  李相旭说,自己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事情都是在西藏发生的,对西藏的热爱只有用长期生活的方式才能表达出来如今拥有的生活就像上天恩赐的一样,咖啡店名也由此得来。

  采访中老外们说,他们带着一颗学习的目的来到这里,怀着热爱的情愫生活在这里,满怀感恩之心,并未产生漂浮的感觉对于拉萨,用“第二故乡”更为适宜,对于他们,西藏不仅仅是停留。 

  

 

来源: 半月谈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