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线前礼让,我承诺我让行,这一周来,本报的倡议得到了近5万出行者的力挺。
这一切都源于9月8日,中秋夜,杭州环城北路斑马线前的一起事故,一辆皮卡连撞4人,其中3人是刚吃完团圆饭的一家三代。
短短8天而已,伤痛仍未淡去,可杭城的斑马线上又一次出事了。
前天晚上9点不到,采荷二小旁的凯旋路和铁路花圃新村交叉口,一位正在过斑马线的妈妈突然被一辆疾驰过来的SUV撞飞,丈夫和女儿恰好在路边等车而幸免于难。
被撞的这位母亲被立即送往医院抢救,截至昨天记者发稿时,她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两家人的命运,就这样在斑马线上被改变。面对这样的悲剧,本报想再一次提醒:不管有没有行人,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斑马线前,请踩一脚刹车吧,这一脚刹车,是文明的体现,更是对生命的尊重。
急着赶回家的他
想踩刹车已经来不及了
前晚的事故发生在凯旋路和铁路花圃新村交叉口靠南侧的斑马线上,从这个位置往北十米远还有一条斑马线。
昨天中午,钱报记者来到现场。出事的路口就在采荷二小旁,斑马线西侧是铁路花圃新村,斑马线的东侧则是凯旋苑小区,平时过马路的居民不少。
“昨晚被撞倒的是一个女的,看上去30多岁,她从采荷二小那一侧斑马线走过来,还没走到一半,突然一辆小车从解放东路那边开过来,看上去速度比较快,一下子就撞上女子,人都撞飞了好几米,最后倒在北面的那条斑马线上……当时她老公和女儿就站在马路边,看到这场面吓呆了。”蒋师傅是铁路花圃新村的保安,他向记者还原了事发时的场面。
蒋师傅说,肇事的汽车是一辆灰色的SUV,车头的左前灯已经碎了一地,而被撞倒的女子躺在SUV前,整个人嘴上、鼻子里都在流血。“司机是一个30岁左右的男子,我在旁边听他说,好像情绪不太好,晚上下了班急急忙忙回家,开车时也有些恍惚,结果看到人过斑马线时,踩刹车已经来不及了……”
过斑马线时,不能再慢点吗?
家属的这声问,你怎么答
钱报记者了解到,被撞倒的女子姓周。
昨天下午,钱报记者来到浙医一院。周女士正躺在病床上,头上包着厚重的纱布,打着点滴,三四个亲属陪在一旁。
周女士的丈夫张先生拿着手中的两部手机走进走出,情绪低落。“现在情况不太好,整个人虽然能动,但是说不了话,医生说这三天还在危险期,希望老婆能平安度过……”
张先生说,他们一家三口都是杭州人,就住在凯旋苑。“当时我们正准备带着女儿去红会医院看病,就在斑马线前等着打车。我老婆说她先去马路对面买点水果,我抱着女儿在路边等,她就一个人去了,结果……”
周女士的主治医生温良医生说,病人目前诊断为脑出血、脑挫裂伤,脑干也有损伤,“除了脑部伤势,病人腰椎也有骨折,但相对来说是轻的,现在病人还是有生命危险的。”
张先生说,事发后肇事司机的父母立刻赶来看望,态度比较诚恳,表示会负责到底。但对于发生在自己眼前的这起交通事故,他显然不能平静。“那条斑马线上是有红绿灯的,但是一般不会开,只是在旁边的学校上学放学时才会开一会,平时路过的汽车车速都很快的。斑马线上汽车撞人的事故,我在报纸电视上都不知道看到多少次了,最近钱报正在做斑马线让行的报道,平时我自己开车的时候看到准备过斑马线的行人,都会下意识地踩一脚刹车停一下。我想说,司机朋友们开过斑马线时,真的不能再慢一点吗?”
外婆去世,母亲和姐姐动了手术
过去一周,这个家承受了太多
张先生的质问,透着无奈、流露着伤痛。这让我们不禁想起同样在斑马线上受伤的杭州市民李女士一家。
从中秋夜开始,引起社会对斑马线关注的源头就在于李女士一家遭遇的车祸。
9月8日团圆夜,一起突如其来的车祸,改变了这个普通的家庭:经抢救,李女士83岁的母亲最终没能挺过来。李女士左小腿骨折了,李女士40岁的女儿颅内出血。
昨天,正好是李女士母亲头七,而她自己的腿上也上了钢板。最让她担心的还是女儿,做了开颅手术的女儿刚刚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但还是意识不清晰。
昨天,钱报记者电话联系上了李女士的小女儿小高,她说,过去的一周,她们这个普通的家庭发生了太多、承受了太多。“外婆去世,母亲、姐姐动手术,而且姐姐的意识还不清醒,眼一睁就说要上班,像是把那天晚上发生的一切都忘了。”
采访中,钱报记者感受到电话那头传来一种深深的无助感。但说到肇事方时,小高的原话是这样:“后来我们了解到他也不是有意的。”
在小高的记忆里,依然清晰回忆出两个镜头,一个是事发后她到现场,肇事小伙一个劲地向她和家人鞠躬致歉;另一个是在医院肇事小伙的老父亲鞠躬道歉。
小高坦言,经过这次突如其来的意外,全家人都很疲惫,而她现在只想祝福天堂的外婆安好,祝福妈妈和姐姐早日康复。
重回事发地的斑马线
行人站了51秒,38辆车呼啸而过
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倡导斑马线前文明礼让的行为,也联合交警部门每天推出了红黑榜。但遗憾的是,斑马线上的事故仍然发生了。
记者从相关方面了解到,晚上的斑马线,其实同样隐患不小。虽然夜晚的车流量下去了,但司机往往也会把车速加快,无视斑马线呼啸而过。而这个时候,如果突然有行人出现,很多时候是来不及刹车的。前晚周女士的遭遇就是最好的例证。
这一周来,我们一直在呼吁斑马线前的让行,我们的微信后台,响应斑马线前让行的楼,也已经盖到了两千多层,但有很多路段做得仍然不够好,来看看本报记者昨日的这段体验——
下午两点,钱报记者来到前晚事发的斑马线。由于不是上下班高峰,所以过马路的行人并不是特别多,但车辆却不少。
14点11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拎着一只红布袋步履蹒跚地从斑马线的东侧过马路。但一辆接着一辆的汽车驶过,老奶奶只得站在路边等候。6辆汽车驶过,老奶奶才能起身,迈出第一步,但很快,南北双向的车辆又分别驶来,看到斑马线也没有减速的意思。老人家没办法,被夹在马路中央站着。记者估算了一下,这期间,约有十多辆小车驶过,没有一辆汽车减速,更没有停车让行的。在路中央站了半分钟后,老奶奶才心惊胆战地走过了斑马线。
14点21分,一位20多岁的年轻女孩从斑马线西侧准备过马路,依然被由北向南的车流挡在了路边。一辆、两辆、三辆……整整38辆汽车驶过之后,女孩才走过了马路,她在斑马线前站了51秒。
我们再次诚恳地呼吁:
今天我们开车,明天可能就是斑马线上的行人。
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无论马路是堵是空,看到斑马线时,请您踩一脚刹车。
别让斑马线前的让行,变成无力的空话。
别让你的油门,成为悲剧的前言。
本报记者吴崇远本报首席记者李阳阳/文本报记者林云龙/摄
斑马线红黑榜第四期
红榜(礼让行人的车辆):请为这些车点赞
浙A899VX、浙AA6V09、浙AQ7A55、浙A533GR、浙ATA270(出租车)、浙DF016R、浙F570M3
黑榜(不礼让的车辆):哥们,下次咱悠着点吧
浙AH171T英菲尼迪、浙AA5T65白色大众途观
浙AQ5R93白色奥迪、浙A7582X蓝色标致
浙A7863L红色雪佛兰(徐建国整理)